本报讯 (记者 王孝竹)4月16日,记者从柞水县农业农村局获悉,柞水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为主线,聚焦“四项重点”,狠抓工作落实,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提升,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巩固衔接考核“综合评价优秀的县”。
柞水县建立县级领导联镇包村动态调整、周工作清单、月调度交账机制,32名县级领导一线指挥督战、定点“解剖麻雀”,以上率下作用的更加凸显。细化县委主责、书记首责、党政同责、层层尽责任务,落实141个帮扶部门、2874名干部帮扶责任,县、镇、村三级书记纵向主抓,重点行业部门横向联合,帮扶实效全面提升。全面推行“县级领导、行业部门、帮联单位、帮扶干部”四类责任清单,严格落实“专班推进、定期报告、问题处置、责任追究”四项保障制度,狠抓落实的成效更加明显。
柞水县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监测网络,通过日常排查、行业筛查、专班抽查、电话访查等途径,做细做实日常预警。实行“村监测、镇研判、县会诊”机制,对全县958户、3060人监测对象从严核查认定,加强过程管控,强化跟踪管理,实现“动态清零”。叠加落实产业就业、兜底保障、防贫保险等措施,创新设立防返贫基金634万元,累计兑现247户120.44万元,筹措9833万元解决“7·19”灾情488户群众和136户避灾搬迁群众住房问题。
柞水县印发巩固衔接政策汇编,明确木耳产业补助、农业产业奖励、稳岗就业创业等一揽子政策标准,巩固群众发展产业、积极创业、带动就业的基础。聚力“菌药畜果茶”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91个木耳基地和65个专业村年栽木耳超1亿袋,12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条产业融合示范带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综合效益4.5亿元。创办“柞水耳农”服务中心和零工市场,推行直播带岗、现场招聘、入村送岗等服务,开发公益性岗112个,实现脱贫人口就业19909人,“柞水耳农”获评中国农业百强标志性品牌。
柞水县采取“以点带面、串珠成线”的方式,推进和美乡村片区化、条带状发展,5条示范带齐头并进、10个示范村多点开花,老庵寺、朱家湾接受全省观摩。新改建户厕3337座、污水处理站17座、垃圾回收站点371个,和美乡村既增“颜值”,更添“气质”。统筹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14家新业态公司示范引领,83名“乡村CEO”带动农民增收,2917个大棚木耳喜获丰收,48家特色民宿星罗棋布,“三产与一产共融、群众与集体共赢、乡村与城市共享”的步伐走得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