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省域经济的坚实支撑。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县,柞水县将木耳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点赞“小木耳、大产业”。近年来,陕西中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县域科技型链主企业,积极发挥核心枢纽作用,高效协同产学研及上下游资源,以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加速构建以“小木耳、大产业”为特色的百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为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注入强劲动能。
一、案例背景
中博农业位于商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柞水核心区,是一家专注于食用菌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2017年创立以来,以“绿色食品+大健康”为战略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致力于打造覆盖科研、育种、生产、精深加工及销售的全链条现代化木耳产业体系,发展成为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竞争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现代化木耳全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领军企业,通过构建“研发—转化—应用”一体化创新链,成功将传统木耳种植升级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同提升。
二、具体做法
(一)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主导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与吉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黑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等高校、机构形成稳定战略合作关系。组建由资深专家、技术总监及科研骨干构成的研发团队,为木耳菌种选育、标准化栽培、病虫害防控等核心环节提供技术支持与品质保障,显著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与产出稳定性。
(二)打造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模式。采用“园区+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整合各方资源,为基地和农业合作社提供优质菌种、菌袋与专业技术服务,由基地和农业合作社组织生产,贫困户参与种植。运用自主研发的种植技术指导贫困户科学种植,确保产品质量,形成从菌种培育到产品产出的完整产业闭环,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三)科技赋能提升产品附加值。依托强大的科研力量,设立专业食用菌研发中心,组建高水平科研技术团队。基于丰富的菌种资源库、前沿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布局木耳精深加工产业。通过应用先进生物提取技术与现代酿造工艺,成功开发木耳固体饮料、木耳精酿啤酒等系列产品,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
(四)数字赋能智慧生产。全面推行“吊袋栽培+智慧大棚”模式,通过应用物联网、传感器及设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实时监测并智能调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环境参数,为木耳生长创造最优条件,实现精准化、标准化生产管理,大幅提升产量、品质与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深度应用电商大数据分析、直播营销系统等数字化工具,精准触达目标市场,线上销售占比持续上升。
三、主要成效
(一)产业规模跨越式发展。累计投资5.5亿元,相继在柞水县下梁镇金盆村、凤凰镇金凤村、小岭镇金米村、杏坪镇肖台村、曹坪镇窑镇社区建成5个年产2000万袋木耳菌包基地,在科技赋能持续优化菌包生产工艺基础上,规划建设全省规模领先的木耳菌种研发与精深加工生产基地,预计年产值8000万元。
(二)社会带动作用突出。通过就业吸纳、订单种植、技能培训、收益分红等多元化方式,有效链接全县60%的脱贫户融入木耳产业链。智慧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保障木耳高产稳产,显著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柞水木耳产业知名度与影响力因科技创新大幅提升,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三)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在科技创新支撑下,通过一体化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柞水木耳成为陕西首个纳入“国家品牌计划”的特色产品,入选全国首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全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和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品牌,成功注册欧盟商标,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位居全国木耳行列第一,为特色农业强市建设提供坚实的品牌支撑。
专家点评
陈凯华(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陕西中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精准对接柞水资源和市场需求,依托链主企业集聚科研、数字化要素,高效推动木耳全产业链转型升级。通过智能种植和精深加工,巧妙破解附加值低与传统模式瓶颈,显著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带动能力,示范意义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