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出现下降,录得1485亿元收入。
徐乐江做大规模相当激进,曾豪言2010年使宝钢集团的产能突破1亿吨,后修改为5000万吨,但至2009年宝钢集团的产能在3000万吨左右。其做大规模的“代表作”是宝钢湛江港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400亿元,总产能将达到2000万吨。这一规模相当于2009年宝钢股份的产能,如湛江港项目达产,意味着再造一个宝钢。
靠高起点建立的宝钢集团技术优势很难持续,未来的竞争是成本,规模化所带来的协同效应是钢铁企业的出路。
宝钢的优势缘于其高起点。1978年年底确定立项并开工以来,宝钢前三期工程的总投资近1400亿元,当时,全国银行个人储蓄才180亿元,国家每年财政收入只有800亿元。
宝钢的龙头地位,缘于设备先进、产品具有优势。但随着其它钢铁企业的追赶,起点的优势逐渐丧失。
一份钢铁行业资料显示,宝钢冷轧汽车板的市场占有率已连续数年在50%左右徘徊;家电用钢的市场占有率在2004年时还高达53%,至2008年,占有率下滑至30%左右;而管线钢,2001年时仍由宝钢与韩国浦项共霸,如今不得不与鞍钢、武钢等分享。
捍卫长协矿制度??
徐乐江在任时另外一件广受诟病的事是每逢铁矿石涨价前夕,宝钢必提高产品出厂价。
由于进口铁矿石长协价格已连续多年飙涨,宝钢的行为被业界视作铁矿石涨价的有利依据。但宝钢的行为背后是其想要维系依然脆弱的铁矿石长协制度的无奈努力。
事实上,目前的铁矿石市场价格与长协矿价格存在巨大价差,原有的年初通过谈判制定全年铁矿石采购价格的制度处于崩溃边缘,铁矿石供应商企图改变原有的长协制度的定价机制。
宝钢一直是长协矿制度的受益者。宝钢全部的铁矿石均源于进口,并且全部都是长协矿,享受比其它依赖进口铁矿石更加低廉的原料成本。
为了保留成本优势,宝钢不惜接受每年铁矿石供应商提出的高比例涨幅,也不愿让上述制度解体。
徐乐江:现年51岁,1982年加入宝钢,2007年1月起身兼宝钢集团董事长、宝钢股份董事长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