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方面,加快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推动上海形成境内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功能完善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人民银行将积极推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拓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宽度,支持金融创新,实现交易方式多元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交易产品日趋丰富、市场监管透明有效的金融市场体系。
一个是推动债券发行市场双向开放,鼓励更多的符合条件的国际开发机构发行境内人民币债券,扩大国际开发机构在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债券的发行规模,允许符合条件且信用等级较高的境外商业兴机构在我国发行人民币债券。
二是扩大货币市场的参与范围,继续支持外资商业银行及其分行、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扩大外资机构的数量,并在核定的额度内扩大货币市场交易规模,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支持境外人民币参与行和其他银行直接参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促进境内外人民币市场的联动发展。
再有一个,拓展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要继续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参与银行间市场交易,在港澳人民币清算行的基础上适时推进其他人民币清算行、参与行等经用机构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在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直接交易的基础上,建立人民币对更多货币的双边直接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周边国家货币汇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挂牌。
第三个方面,结合国内经济金融改革的进展和国内外的环境积极稳妥的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已多次写入党和国家若干重要方针政策的文件,又明确的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写入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将有利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促进金融机构的积聚,提升金融体系的国际化水平,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的满足市场主体对外投融资的需求,全面提升开放性经济的水平,对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内容。
1993年我国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就首次提出了要使人民币变成一种自由兑换的货币,1996年中国正式承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八条款,就是正式宣布了经常项目可兑换,随后一直在不断的做一些工作来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力的增强,以及汇率、利率、国有银行、金融市场这些多项改革的深化,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可兑换的条件变得越来越成熟,在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扩大开放啊,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更好的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提高我国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效率,增加国民福祉,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会有所提速。因此,要抓住这个机遇更好的来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
当然,资本项目可兑换也要管理好风险,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个有弹性的制度安排,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国际经验也表明,资本项目可兑换后仍可以从宏观审慎角度对可疑资金、外债、短期资本流动等进行适当的管理,从而有效防范跨境资本流动所可能带来的负面的风险,还是要趋利避害,发挥好资本项目可兑换多个方面积极的作用。
同时,各项具体开放措施在时间安排上也会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根据我国和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改革基础条件的变化择机选择,成熟一项推动一项。
第四,加强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深化沪港、沪台金融合作,扩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加强国际和区域金融合作,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都可以更好的发挥上海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扩大上海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发展沪港金融的互补、互助、互动关系,完善沪港金融合作机制,加强沪港在金融市场、机构、产品、业务、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支持沪港金融市场产品和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积极推动沪台金融交流合作,研究建立合作机制,扩展合作空间和领域,这些都是今后一段要做的工作,同时也是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