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以改革论英雄、以质量论高下、以作风论优劣”的工作理念。日前,坪山新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制定2014年改革计划,以20项改革为主要任务,努力在新型城市化水平上获得新提升,提高民生幸福水平。
探索外来人员集中区设立居委会自我管理
将改善民生作为新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切实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提升新区民生幸福,是坪山2014年改革的重要内容。
今年年初,坪山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今年的改革,新区将在建立规范高效社区服务体系、打造优秀社区服务队伍和实施社区服务“暖心工程”上发力,以创造具有坪山特色的枢纽型社区服务运作模式。其中,实施外来人口市民化工程,多渠道分层次促进社会融合,是这次改革让人值得关注的一点。
“如何让外来人口融入坪山,我们将在社区议事会制度上,鼓励外来常住人口中的非户籍居民代表通过推选成为议事会成员,建立议事会居民听证会制度,增强社区决策的透明性。”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实施“社会组织倍增计划”,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为外来人口提供法律咨询、计生服务、就业培训等服务。引导新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探索在外来人员集中建房区、商住小区和企业宿舍区单独设立居委会,实现社区全口径人口自我管理和服务。
以“织网工程”为抓手,坪山也会在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上加大力度,推动形成公安深度介入、综管常态执行的长效机制。探索发展社区基金会,为企业、个人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平台,通过社区的互助救济等,改善社区公共福利,促进人口融合。
此外,新区表示,还将拓展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路径和形式,践行“以民意促民生”的群众路线。成立新区重大民生决策公众咨询委员会,探索实行重大民生决策公众咨询制度,畅通群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探索建立社区层面重要民生实事投票制度,使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直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支持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探索多元经营发展战略
立足新区的发展基础和优势,通过制度的改革和解套,深入挖掘新区在土地资源整合利用、产业空间优化拓展、社会管理服务创新、生态环境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形成区域竞争力,是坪山2014年改革的又一项重磅内容。
针对制约新区发展的市场动力不足、城市功能欠缺等主要短板,坪山将深化中心区土地开发模式创新,探索中心区土地单元利益统筹机制,创新和完善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等二次开发模式,切实推动中心区开发建设。
在“整村统筹”的土地整备试点上,坪山将探索通过“多方共赢”的土地整备平台实现社区全面转型和产城融合目标的路径。开展引入市场主体参与土地整备的模式研究,设计社会资金进入渠道。深化以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土地管理制度综合改革,推进原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试点工作,探索旧工业区转型升级路径,推进原农村已确权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引导并支持原农村集体未征转工业用地入市。
瞄准打造“深圳标准”,发挥市场对企业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新区的改革计划亦表明,将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科技财政扶持制度改革,加强以产品成果、市场前景为导向的科技创新评价制度建设,按照产业导向明确扶持重点,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推行以奖代补。
在扶持方向上,坪山将在今年重点扶持生物产业、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科技专项资金向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和中小型科技企业、绿色环保项目倾斜,加强专项资金监管。
鼓励多种资本投入科技创新,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坪山还提出了主动对接和融入“湾区经济”的设想,建立具有特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常态化定制化的科技服务机制。
而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的转型上,今年,坪山会以沙学、南布、石井、秀新社区为试点,支持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探索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多途径多形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动物业经济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提升股份合作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其中,探索股权制度改革,盘活集体资产是股份合作公司改革的重要内容。股份合作公司不仅仅要规范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和企务公开制度、建立业绩评价制度、改进收益分配制度和强化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监督等,还要完善股份合作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要逐步剥离股份合作公司承担的社会职能,同时探索将城市支路以及国有已出让土地上的市政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公共绿化等业务外包给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促进政企分开。”坪山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方日报记者 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