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意外险成骗保工具 保险业如何破局?

2022-02-22 09:29: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冷翠华

  南宁警方近日发布消息,成功破获一起家族式骗保案。一团伙成员先向多家保险公司购买人身意外险,再自伤自残、住院治疗,接着伪造发票向投保的保险公司发起理赔,骗保上百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意外险之所以成为不法分子的骗保工具,一是其具有较高的杠杆属性;二是保险公司风控缺失;三是部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合力推进。

  骗保手法曝光

  根据南宁警方2月18日通报的案件详情,去年7月份,南宁市公安局西乡塘分局接到广西保险协会报案称,宋某某等7人,在向多家保险公司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后不久,便因伤住院,出院后伪造住院发票,向保险公司发起理赔并获得赔付,涉案金额达50多万元。

  接案后,南宁警方侦查发现,该案是以杨某某为首的家族式保险诈骗团伙作案,其妻子、女儿、女婿均为团伙成员。而杨某某有多年保险行业从业经验,熟悉保险理赔流程及行业漏洞,曾因犯保险诈骗罪先后两次被判处有期徒刑。

  调查发现,该团伙的作案手法主要分为四步,第一步,物色有前科劣迹或身患疾病、对资金有迫切需求的人员,以“免费治病还能获得报酬”为诱饵,先后引诱犯罪嫌疑人宋某某等人加入诈骗团伙;第二步,为团伙成员投保;第三步,团伙成员自伤入院;第四步,伪造发票申请保险理赔。

  据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嫌疑人投保费用一般为一两百元,受伤住院可以获得1万元至1.5万元的保险赔付,然后伪造发票向多家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一次可以骗保20万元至30万元。

  据警方查证,该案涉及河南、广西、广东等5个省(区)的8个市县,骗保金额高达上百万元。

  意外险为何成为不法分子的骗保工具?BestLawyers联合创始人李世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意外险具有保费较低、保额较高的特点,其高杠杆属性使不法分子的骗保成本较低;二是部分保险公司在承保环节风控相对薄弱,或者风控手段比较有限;三是有的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在医疗管理等方面比较混乱,给保险诈骗留下了可乘之机。

  减少骗保需多方合力

  从保险公司经营角度看,意外险价格十分便宜,且大多通过第三方渠道销售,险企实际收取的保费较少。而在正常的赔付之外,险企还要面临保险诈骗的难题,给意外险经营再增一层压力。

  记者获得的行业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财产险公司经营意外险的承保利润分别为-11.10亿元、-9.23亿元以及-1.58亿元,承保利润率分别为-3.18%、-1.94%以及-0.32%。尽管纵向来看,产险公司承保亏损比例在逐步缩小,但直到2020年行业仍处于经营亏损状态。

  改善意外险经营,需要开展多方面工作,做好保险反欺诈工作、减少潜在损失便是其中之一。记者通过裁判文书网查询发现,从2011年到2021年,关于保险诈骗的案件数量分别为7件、31件、113件、449件、616件、742件、756件、883件、923件、1035件、557件。尽管这一数据并非精准数据,但近年来保险诈骗的变化趋势可见一斑。

  那么,如何做好保险反欺诈工作?李世同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合力推进,一是保险公司需要提升风控意识,认真落实保险行业反保险欺诈组织工作指引,不要为了业务而放松承保风控。二是推动行业信息共享。要从机制上合理合法地推进信息共享,让信息在风控中发挥作用。三是推动保险公司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在承保环节就可以查询投保人征信,从前端做好风险防范。

  据介绍,现实中受限于行业信息共享难以及接入央行征信系统难,部分风控意识较强的保险公司在承保时一般通过“建群”的方式来互通信息,对一些大额保单,险企通过询问同业公司的方式获知投保人的行为,如果投保人在不同险企的累计限额“超标”,则不承保相关业务。

  强化法律意识

  针对保险诈骗,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大众,都应强化法律意识,遵纪守法。

  “一旦进行保险诈骗,便触犯了刑法,其性质是很严重的。”李世同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根据数额不同,将处以不同期限的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以下这些行为骗取保险金的,都属于保险诈骗: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

  有业内人士介绍,现实中,在保险索赔时夸大损失程度的现象是较常见的,且相关人员并未意识到其性质的严重性。因此,增强普法教育,让大众知法、守法,对减少保险诈骗也十分重要。(证券日报)

  • 相关阅读
  •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山西30条措施力促市场主体倍增

      中新网太原2月22日电 (记者 杨杰英)为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山西出台30条工作措施全力促进市场主体倍增。  2月22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全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促进市场主体倍增”专题新闻发布...

    时间:02-22
  • “中国味道”海外持续受捧

      (经济观察)“中国味道”海外持续受捧  中新网重庆2月22日电 (张旭)水果热销东南亚,麻花澳洲卖断货……中新网记者近日在走访中了解到,当下正是各种“美味”出口的旺季,“中国味道”海外持续受捧。  三峡柑...

    时间:02-22
  • WTO:全球货物贸易增势有所减弱

      (财经天下)WTO:全球货物贸易增势有所减弱  中新社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初全球货物贸易额增长势头有所减弱,低于预期。  WTO发布的最新一期《货物贸易晴...

    时间:02-22
  • 2022年中国减税降费“路数”公布

      中新社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22日在北京表示,今年财政部将认真实施好组合式减税降费,助力市场主体迸发出更大的发展活力。具体包括:  ——力度更大。延续实施涉及科技、就业创业...

    时间:02-22
  • 花钱要见成效:中国财长解释积极财政政策内涵

      中新社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提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22日解释了其中的内涵。他再三强调,花钱(财政资金)要见成效。  当天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

    时间:02-22
  • 周大生回应“金店卖金墩墩”:个别店铺员工私自售卖,会追责

      近日,有消费者反映河北雄县有周大生金店售卖未经授权的“冰墩墩”周边产品“金墩墩”,引发关注。  2月22日,雄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领导已关注到该情况。  同日,...

    时间:02-22
  • 实体经济压力辩证看,民间投资为12万亿经济大省投下信任票

      虎年开工期,深圳市锐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厂区,设备再次轰鸣,公司负责人说,春节期间接到100台送餐机器人的订单,节后就开足马力生产。  “公司2月就已经接到了去年全年的订单量,今年有信心实现产值2倍增长!...

    时间:02-22
  • 秘境待客来 西藏旅游如何唱响“冰与雪之歌”?

      中新社拉萨2月22日电 (记者 冉文娟)亘古冰川、皑皑雪山、澄澈冰湖……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塑造了西藏自治区冰雪丰盈的生态环境,也馈赠了众多秘境奇观。当冰雪旅游随冬奥会持续走热,西藏该如何唱响这首“冰与雪之...

    时间:02-22
  • 去哪儿:澳门2022年酒店预订量较2021年同期增长一倍

      183元住一晚澳门喜来登大酒店,一星酒店价格住五星级酒店的快乐又回来了。2月23日零时零分,澳门酒店五折券将在去哪儿平台上开抢,共计107家澳门酒店参加活动。  在境外游依然受限的背景下,澳门凭借高性价比的...

    时间:02-22
  • 打造更为优质的在线口才课 作业帮小鹿口才全新升级

      新学期伊始,领先的少儿素质教育品牌小鹿素养宣布升级,迎来新产品体验和课程体系的重磅发布,其主打科目小鹿口才已完成课程体系的全新升级,从教研体系、教学方法、复习方式三大环节,打造更为优质的在线口才课...

    时间:02-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