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3日电 (记者杜燕飞)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即时零售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通过“线上下单+本地供给+即时配送”的模式,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对购物便捷性和时效性的需求。今年以来,电商平台纷纷投入即时零售市场,开始形成具有新型服务业电商特征的“大消费平台”模式。
即时零售,指的是以满足消费者即时需求为核心,通过数字化平台、高效物流体系,实现商品和服务极短时间内送达的新零售模式。
“即时零售市场的发展,是市场、技术和政策三轮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近日由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举办的“促消费、谋创新、激发活力:餐饮业和服务业的新突破”研讨会上,参会嘉宾表示,即时零售对技术水平要求高,包括数字平台对接功能,冷链、仓储技术,餐饮餐具、快递服务等技术进步,能够更快速满足供给端需求,挖掘各类消费场景。
参会嘉宾表示,电商+即时经济,实现了电商以商品为中心到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是新技术驱动下对新需求的满足,是基础设施升级、供给体系持续完善、配送网络建设和技术不断优化的结果。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会秘书长张永军表示,服务消费有着更大的提升空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正处在服务性需求潜力较快释放的阶段。我国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的服务性消费意愿比较强,亟待通过发展相关产业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峄认为,即时零售的核心在于满足“此刻就要”的迫切性消费。这并非简单的消费渠道转移,而是精准捕捉并满足“即买即用”的增量需求,更深远的影响是激活小微经营主体活力,为夫妻店等小微经营者提供数字化桥梁。
“当前,消费者不仅追求商品和服务的多样性,更重视消费过程的体验感,尤其青睐即时性、便利性与健康属性兼具的消费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表示,消费者善于运用数字化工具,对线上化、智能化的购物方式接受度高,为即时零售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需求基础。近些年消费市场强调的社交属性、情绪价值等,与即时消费较为匹配。
“此外,我们要从法律的视角看新竞争者进入市场后的影响。”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文聪表示,在经营者较为集中的市场,有了新的进入者,使得价格回归合理位置。他建议,对于网络平台间的竞争和经营行为,在适用法律时要非常慎重、准确甄别,鼓励充分竞争,但对商家虚假宣传、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要进行监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