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无人化风电场来了

2025-10-14 09:15:00

来源:科技日报

十月的宁夏,天高云淡,碧空如洗。从银川出发驱车两个小时,便可抵达中国首个无人化风电场——三峡能源宁夏同利第三风电场(以下简称“同利第三风电场”)。眺望远处的戈壁滩,高达百米的风电机组在风中挺立,而场站内“监督”它们进行电力生产的,竟是无人机、机器狗等智能机器。

同利第三风电场自今年4月启动全智能化试运行以来,成功实现三大跨越:管理模式从依赖人工升级为人机协同,运维方式从人工巡检转变为机器巡检,检修策略从被动响应优化为预警维护。

“同利第三风电场已然成为智慧能源领域的标杆。”北京金风慧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辉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无人化风电场不仅推动风电运维模式从“人防”向“数防”“技防”转变,还通过标准化、模块化技术路径,推动风电产业向智能化转型,为行业智慧化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重塑风电场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人员依赖度高、安全风险突出、运营效率不足是困扰风电场运维管理的三大痛点。传统模式下,一个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的风电场,需配备1名场站负责人、8—9名检修人员,才能维持日常运转。但这种高度依赖人员管理的模式在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已然难以维系。

特别是当前,新能源的增长点集中在我国风电资源密集的西北“沙戈荒”地区。远离城市的风电场面临“招工难、留人难、培养难”的困境,人力成本攀升与运维效率低下构成新的矛盾,智能化运维成为破题关键。

在同利第三风电场,记者看到,当检修员李旭强发出指令,无人机机巢便缓缓开启,一架智能巡检无人机腾空而起,不到15分钟,就完成了上百个点位的日常巡检任务。李旭强告诉记者:“利用无人机携带的热红外和光学影像设备,我们能迅速轻松地识别出风电设备的‘病症’,并及时‘治疗’。以往需要两周才能完成的巡检工作,现在仅需一周就能高效完成。”

与无人机相匹配的是智能运检系统。“若需查看装机数据,可随时切换相应模块,无人机自动巡检画面也可一览无余。”说话间,李旭强切换展示屏画面,无人机的巡检画面、规划飞行路径与实际航迹尽收眼底。

相较于传统新能源场站,同利第三风电场在运维模式上实现了根本性突破。这种运维模式深度融入生产业务,构建了从数据采集、分析决策到执行反馈的完整闭环流程。这种管理与技术的高度一体化,正是系统实现持续、快速优化的核心驱动力。马辉说,无人化解决方案以“无人值守、远程集控、智能诊断”为核心,重塑了新能源场站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风电场运维已经走过了从L1(纯人工运维)、L2(少人化运维)到L3(无人化运维)的三次系统性升级,智慧运维的规模化部署有利于显著提升场站管理水平。实践对比显示,若某区域有5座5万千瓦风电场,其全面应用L3级解决方案后,全域可比传统场站节省用工20人,显著提升人机效能,让一线人员从“维修工”转变为“管理员”。

搭建“云边端”三级架构

《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政策推动下,风电产业智能化升级进程提速。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赋能风电产业,推动其从设计、制造到运维的全链条智能化升级。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特明告诉记者,规模化发展与精细化管理,是风电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同利第三风电场通过“云边端”三级架构与智能化运维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风电场效率低下、安全风险高、运营成本高等行业难题。

张特明进一步解释,“云边端”三个层级各司其职。“云”是整个架构的“大脑”。位于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的数据中心,汇聚全国风电场的海量数据与顶尖算法,如同一个永不疲倦的“超级专家”,负责深度思考和全局决策。“边”是新能源场站,如同利第三风电场,扮演“现场经理”角色。它既能管理风电场所有的智能设备,进行快速响应和本地化分析,也能随时向总部“大脑”求助,获取更高级的智慧支持。“端”是现场感官与执行体。风电场里的无人机、机器狗、传感器和摄像头,就是系统的“眼睛”“耳朵”和“手脚”。它们负责实时感知现场的一切,并精准传递信息,同时执行下达的指令。

张特明说,搭建“云边端”三级架构,关键是要解决传统运维模式的一个核心痛点——如何将工程师的宝贵经验转化为可传承的知识资产。以往,一位工程师的宝贵经验可能随着其退休或离职而失传;现在,这些经验被编译成算法,持续整合到云端算法库中,成为企业可传承的宝贵资产。更重要的是,依托云端与边端的资源互通机制,已证实的有效经验能实现“无限复制”。一旦某个风电场创新出更好的运维方法,云端就能将其标准化,并快速推广到其他风电场,实现“一地创新,全网共享”。

“未来,风电场实现无人化的关键,在于装备具备‘免维护’能力,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设备的自动检修与故障排查。”马辉认为,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强化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能力,就像监测人体健康一样,提前感知设备潜在的健康问题,实现及时预警,这对于真正实现无人化至关重要。

稳步推广标准范式

当前,全球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尚无智慧化运维的成熟经验。面对这一挑战,同利第三风电场“云边端”的应用与推广,采取循序渐进的技术落地策略——三峡能源在同利第三风电场完成技术试点与验证后,在宁夏、甘肃、青海推广建设新能源无人化场站,并推进产业化应用。

同利第三风电场不仅验证了智能运维方案的技术可行性,更探索出一条新能源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路径。2025年7月,三峡能源正式发布行业内首部《智能场站规范化建设推广白皮书》。这份文件系统阐述了智能场站建设的转型需求、顶层体系架构、核心技术方案、具体实施路径及长远发展前景,为行业未来智能场站的建设与推广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和标准范式。

目前,白皮书的推广工作已全面展开。三峡能源正以同利第三风电场为实践样板,在更多新能源场站场景中推动相关经验规模化应用与落地。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人化场站建设方案并没有适用于所有电场的统一标准模板,而需根据各电场的管理侧重进行差异化定制。在马辉看来,若电场设备可靠性较高,对升压站等区域可实现每月或每季度一次巡检,就不必完全追求无人化。无论是改造还是新建,主流策略应当是先满足风电场的高频巡检需求,再逐步推进智能化替代。

“可以预见,未来风电管理必将从分散式向集约化转型,实现人力资源、备件资源、数据资源的跨场站优化配置。”马辉说,有了标准范式,在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将以智能运维为突破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 相关阅读
  • 小型微电网打造“能源方舟”

    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能源学院楼内,一台台基于先进电源、负载构成的小型微电网系统悄然运转。没有隆隆作响的机房,也没有纵横交错的电缆,整个实验室的供电系统正通过一套精密的“智慧大脑”实现无缝协同。 这是厦门大学能...

    时间:10-14
  • “最强大脑”护航天山能源动脉

    初秋,凉风阵阵。在新疆准东煤田铁路装车站,下方的敞顶箱精准就位后,滚滚“乌金”从筒仓经空中廊道倾泻入车厢。现场喷淋系统自动开启,瞬间“控制”被激起的煤灰。这是科技日报记者近日在“坐着高铁看中国”主题采访活动中...

    时间:10-14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近期美方宣布对华加征关税等限制措施答记者问

    人民网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4日就近期美方宣布对华加征关税等限制措施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近日,美方官员称,在得知中方对稀土等相关物项采取出口管制措施后,提出与中方进行通话,但...

    时间:10-14
  • 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即将召开

    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孙阳、栗翘楚)10月14日-16日,以“支点湖北 智链全球”为主题的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以下简称北欧论坛)将在武汉举行。 北欧论坛是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专门面向北欧国家的经贸合作长效机...

    时间:10-13
  • 珠江口上新枢纽 狮子洋通道助力湾区协同发展

    刚刚落幕的国庆、中秋假期,粤港澳大湾区各大跨江通道车流如织,繁忙而有序。双节期间,广东省高速公路单日车流四破千万、三创新高,虎门大桥、南沙大桥、深中通道等跨江通道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生动彰显出湾区经济的蓬勃活力与...

    时间:10-13
  • 多方聚力供需对接 业界助力五金品牌发展

    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夏晓伦)“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五金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年出口额超过1600亿美元。我们要从‘产品输出1.0时代’迈向‘品牌出海2.0时代’,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

    时间:10-13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4项长江经济带环境监测类国家计量比对项目

    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4项长江经济带环境监测类国家计量比对项目,要求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本地区所有已取得相关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及获得相...

    时间:10-13
  • 油价调整!加满一箱油将少花3元左右

    图片制作:人民网记者 罗知之 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罗知之)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近期国际市场油价波动运行,根据10月13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上次调价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对比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

    时间:10-13
  • 向海图强筑绿电根基 推动粤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向新向好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8%。 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沿海各省正积极布局。以...

    时间:10-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