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是在充分肯定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贡献的同时,也努力纠正那种忽视贬低甚至抹杀敌后战场共产党顽强抗战的错误倾向,有意识地策划组织了一批有分量的书稿,比 如萨苏的《日军眼中的中共抗战》(八路军卷、新四军卷、抗联卷、华南游击队卷)就很有说服力,萨苏根据大量日文资料通过敌人之口告诉我们:侵华日军对中共 抗战是十分敬佩的!
三是在抗战题材作品中,力求客观真实地再现辉煌但异常艰难的抗战历史,坚决反对消解崇高不负责任的娱乐化、戏说化倾向。在解放军出版社,抗战神剧不允许出现。
四 是通过一些“旁征”使得看待抗战的视角更加全面、更加客观。不但兼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不但开辟敌(侵华日军)我不同的视角,而且,引进西方视角,从英 美视角看中国抗战。如美国派驻中国的战地记者杰克·贝尔登所著《与史迪威一起撤退》,是了解“一次缅战”十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也是国内首次推出的中译 本。二战期间中缅印战场英军最高司令官斯利姆将军关于二战期间盟军(中英美军)对日作战的回忆录《反败为胜——印缅战场上的抗日战争:1942—— 1945》,英文原版于上世纪50年代出版,畅销全世界,今年首推中译本。
文艺图书编辑部副主任王大亮进一步介绍说,即将推出的 《仁安羌解围战考》一书,作者卢洁峰在遍阅中、英、美、日已出版的各种书籍(英、日文亲自翻译)、论文、采访报道等的基础上,采访亲历者,条分缕析地爬梳 出各方往述旧说中各种错谬错在何处、是如何产生的,最后客观地、一小时一小时地还原了此战的真实经过,颠覆了“仁安羌大捷”的神话,在作品中公允地给出了 自己对此战的评价。《西方书写的中国抗战》丛书(八本),皆为英美人士创作,其中的《在中国看到曙光》(乔伊·荷马着)、《人道主义的努力:中国战争纪 事》(霍尔多·汉森着)两部表现八路军坚持抗战的纪实文学,均是国内第一次推出中译本。
在昆仑图书编辑部主任丁晓平看来,权延赤的 抗日战争小说《国耻》是一部最值得期待的作品。该书主要讲述九一八事变到长城抗战时期的故事,以《狼毒花》的主角常发参加革命前在张作霖、张学良家当兵的 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东北沦陷的悲情故事。另一部《水吼》讲述的是以武汉会战为背景的战争往事。
解放军出版社发行部主任侯健飞推荐了周慧的《母亲行动》,这是一部以真实事件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首次以小说的形式披露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妇女为拯救民族后代而付出的巨大牺牲。作者以苍劲的笔触,重现了1938年那一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保育运动”。
另外,今年图书订货会上,解放军出版社已经推出的历史题材作品还有《七九河开》(韩丽敏)、《花送十里》(毛建福)、《雪祭藏北》(公丕才)、《华蓥山游击队》(雷平)、《画笔记》(烘炉)等。
就 现实题材作品来讲,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度重点打造的是全军的重点项目“强军进行时”报告文学丛书。该丛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反映新形势下全 军部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强军目标”所呈现的新风貌、新气象和新成就。参与本套丛书创作的主要作家有江永红、徐剑、庞天舒、陈可非、李忠效、沙志 亮、张子影、朱旻鸢等。该丛书由昆仑图书编辑部的报告文学作家丁晓平主任主持。另外,在现实题材作品中,已经出版的《中国飞天梦》、《蓝军出击》《核 盾》、《中国大地震》《辽宁舰》皆颇值一提。尤其是刚刚出版的《辽宁舰》,是我国第一艘航母上的全体官兵写的诗歌。艺术水准虽然不齐,但充满强国强军正能 量,充满昂扬的战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