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公司,要么转行,要么局限于产业的细分领域
谈起音像制品当年的辉煌,中国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凌颇为感慨。她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音像制品经营,可谓见证了中国音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
“当初还没有音乐产业这种说法,盒带和录像带统称音像制品。”江凌回忆,齐秦、刘欢,一大批流行音乐的明星都曾和她的公司签约,“几百万的发行量根本不算什么,那个年月,音像制品的制作和生产特别赚钱。”
中国唱片、太平洋、白天鹅、俏佳人,这些音像公司都曾风光无限。在江凌看来,如其迅猛兴起时一样,传统音乐产业自数字音乐风行以来,衰落得也很迅速。曾经红极一时的音像公司,如今要么转做其他行业,要么局限于某些音乐产业的细分领域,很多公司的经营都步履维艰。目前,全国仍在进行音乐制作和代理的公司已经减少到几十家。
1997年成立,抓着卡带时代尾巴诞生的摩登天空,也见证了这一过程。“摩登天空的第一张专辑《好极了》卖了近20万张,那会儿都是十几万级别。去年宋冬野的专辑卖了几万张已经算是爆表了。”言谈中,创始人沈黎晖轻描淡写带过了当年的挣扎。“有一段时间非常糟糕,没有销量,也没有演出市场,现场驻场只能卖几千元门票。”
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完成转企改制,重新组建成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先是将影视剧作为自己的主营项目,后来又加入了艺术教育、动漫和武术等;而中国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现在主要从事艺人的专项代理和服务。还有部分公司,主要依靠为音乐发烧友制作发烧碟生存。
“扛不下去的唱片公司就关门,没人会可怜你,你得自己想办法。”沈黎晖说。
与其抱怨,不如跟上传播方式、视听方式的更新
在数字音乐刚刚兴起时,传统音乐产业往往把衰落的责任归咎于盗版猖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发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没能跟上传播方式、视听方式的更新。对于行业的衰落,乐评人金兆钧持这样的观点。
沈黎晖认为:“时代在变,很多事情应该被改变,唱片公司只有把自己‘破坏’掉,才能破茧而出。”他清醒地看到,曾经的一些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改变,然后被时代淘汰。有专家认为,传统音乐公司未尝没有搭数字化东风,重新崛起的机会。与其抱怨,不如好好想想如何融入其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