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27条
无论是当地人,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政府主要官员,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状态在榆林延续下去。
陕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曾昭宁说,目前的经济形势将促使榆林提前转型,“对榆林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个好事。”
问题是,转型方向具体是什么?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份重要的文件最近从陕西省委省政府下发,并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在榆林市委、市政府各个部门中传达和学习。
这份名为《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的文件,是一个指导榆林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被当地人称作“新27条”。
“新27条”是相对于5年前陕西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榆林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而言的,这份意见也包含27项内容,被称为“老27条”。
从“老27条”到“新27条”,严谨的形式过渡显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很多当地的政府官员认为,正是在“老27条”的指导下,榆林的发展才得以进入最快时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老27条”是在2008年正式下发的,促使其下发的重要因素是榆林与西北另一个资源明星城市——鄂尔多斯的竞争。
经济观察报记者曾采访过的一位当地官员说,在2006年前后,榆林的经济水平还跟区位、资源情况差不多的鄂尔多斯大体相当,但随后几年,“人家凭借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特殊政策,凭借敢闯敢干的精神,成了中国增长最快的城市,把我们甩在了后面”。
2006年,榆林和鄂尔多斯的经济总量分别为345亿元和367亿元,基本相仿,但几年后,有榆林市的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说,“榆林已经落后鄂尔多斯有10年的差距了。”
经营陕西最重要煤业公司的陕煤集团董事长华玮当时也说,“两个城市的经济差距主要是因为两个政府思想解放程度的差距。”
2008年,经过了多次研究和讨论,陕西省委常委会开始专项研究榆林“跨越式发展”课题,并定位为陕西省经济的新增长极,随后,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榆林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对榆林的重视拔高到与西安相同的程度。
“老27条”的核心是“放权,让利和搞活”。陕西省一级政府向榆林市下放了大量项目的审批权限,并在税收等各项财政资源分配上大幅度对榆林市让利,比如当地广泛征收的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省级财政的分成比例从40%大幅降低到10%。
之后,榆林进入了最快的发展期。到去年,由于一些特殊性的支持政策面临到期,经济观察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座谈会议纪要显示,榆林市官员曾经向省里请求解决2012年“老27条”到期后,希望继续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的问题,希望“特区”能够继续“特”下去。
当时陕西省主要领导表态:“2012年以后,只要你们持续跨越发展,省上就持续大力支持。”转型还靠能源
前述榆林市发改委官员说,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忘记了经济周期,政府需要在“新27条”的指导下,引导市场,引导产业转型,度过这个难关。
榆林经济严重依赖资源能源行业。多年来,第二产业对榆林经济增长的贡献都超过了70%,其中主要是煤炭开采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业。
刚刚下发的“新27条”要求破解这些“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进而做到三个转变:由低层次资源开发向高端化资源经济转变、由单一性资源产业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由资源驱动式增长向创新型发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