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激活民间资本和吸引外来投资,它支持榆林先行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并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甚至,在产业园区内的民营企业土地出让金可以分期付款。
另外,陕西省还支持榆林在民营企业用地、融资、担保、用工、结构性减税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创建民营经济转型实验区。
尽管当地的民间金融体系发生了许多问题,但这份文件仍如此表述:要“支持民间资本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和村镇银行等。支持拓宽应收账款质押等动产担保范围,鼓励降低担保费用。鼓励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推进民营企业集合票据、集群债券、集合信托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上市”。
对民营经济的厚望和急切态度,让许多人意外。“支持民营企业是对的,但不要提过于超前的东西。在榆林通过直接融资扶持,有没有合适的民营企业?有,但它不像珠三角、长三角有那么多的民营科技数量,能够培育创业板上市,”张宝通说,“心情可以理解,但也不要着急,具体推进起来要有一个务实的态度。”“在有些新闻里,榆林经济放缓被过分夸大”,前述榆林市发改委的官员说。他随后又补充道,“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榆林必须更加努力,才能实现转型,维持增长速度和吸引投资者。”“以前我们是大姑娘不愁嫁。现在似乎已经时过境迁。说到底,转型仍然要通过投资、上新的项目来实现。”他说。(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