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检验口太短 难辨蚕丝真伪
纵观市场,所谓的含有100%桑蚕丝的被子少则几百,多则三四千元。既然制造方不愿注明丝棉类别,消费者为求安心,在选购时只能通过被子一角的开口处查验真假。遗憾的是经市消协查验,确实有标称填充100%蚕丝,结果仅仅在被子开口处有少量蚕丝,其它地方均是聚酯纤维或粘纤的被子。
事实上这类造假手法在业内看来也属拙劣,可为什么企业却屡试不爽,此前从未被揭发过?做蚕丝被加工已有十余年经验的年先生告诉记者,答案其实很简单,就在于任凭谁从开口处看,即便再仔细也看不出被芯里面的端倪。
确实如此,记者走访近17个知名家纺品牌发现,他们的蚕丝被开口长度最长不过13厘米,最短的则仅有八九厘米,加上丝棉与面料间的黏合,即使再往里拽,也只能看见开口处的填充物。
业内回应
欠缺行规 企业耍鸡贼
至于里面是不是掺假,仅凭运气。年先生表示:“因为即使消费者回家自行拆解,发现填充物与标识不符,卖方也不会认可。对于生产者而言,他们只认国家相关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可试问,又有几个消费者会为一床被子跑去做检测!”
据悉,企业之所以敢掺假同时又有恃无恐,除了上述因素外,和行业规范的缺失也密不可分。
迄今为止,我国对于蚕丝被是不是必须留口,开口大小应为多少,以及质保期限等,全凭企业自觉,并没有相关强制性规定。现象
蚕丝被“疗效”多
美容之余还能安眠
在华堂、庄胜崇光等卖场逛过蚕丝被销售区的消费者都知道,无论是夏被还是春秋被,其折后价至少也要1200元,最贵的则要四五千元,堪称棉被中的奢侈品。
众所周知,蚕丝被质地轻柔,触感丝滑,但仅凭这两点就让消费者甘愿花上几千块钱,还是有几分风险。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做试探,发现销售员在说服记者购买时通常都会强调,其商品有美容抗皱、防紫外线、防静电、抗菌防螨、亲肤防过敏等功能。
更有甚者,几乎把蚕丝被说成了保健良药,声称盖这样的被子不仅可以缓解疲劳,还能安神助眠。
“听起来贵,但你盖个五六年,平均到天数上,真的很实惠!”一些消费者在听到销售员这番话也就信以为真,乖乖买单了。
专家回应
消费者需谨慎
靠“被”保健不靠谱
对此,从事蚕丝被研究工作近十年的傅磊表示,蚕丝是一种天然的蛋白纤维,并且富含多种氨基酸,又属于弱酸性物质,因此对过敏性肌肤、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肯定是无害的,同时也可以抗静电。
但对于蚕丝被有美容、抗皱功效一说,傅磊表示,氨基酸、胶原蛋白等物质确实是肌肤的营养品,但盖蚕丝被是否可以将这些有益物质合理吸收,还有待论证。
至于“安神助眠”一说,傅磊则表示,这是无稽之谈。
另外,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秘书长朱晓红表示,对于上述功能,卖方必须提供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测报告、数据,消费者才可相信。
揭秘
造假屡禁不止
暴利是最大诱因
梳理近年来有关蚕丝被的报道,几乎每年都有企业因填充物掺假,或将短丝棉当长丝棉用而被曝光,可漏网之鱼仍我行我素,行业环境也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究其根源,业内坦言,暴利才是造假的最大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