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地方政府隐瞒收入823亿元,违规补贴1261亿元。其中的“猫腻”事件实不简单,不禁让人反思,灯饰照明行业又存在哪些“猫腻”呢?
灯饰照明行业存在哪些“猫腻” 你造吗?
猫腻一:“山寨”品牌搅乱市场
据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的《LED专利趋势分析报告》调查显示,截至今年5月,全球LED专利诉讼案件高达20余起,海外企业对国内LED起诉案件多达20件。为何会有这么多专利案件的发生,这无疑是“山寨”品牌惹的祸。
前段时间,浙江某私企老板叶为群为了多赚钱,专门从小作坊进货组装,再贴上“美的”、“欧普”等大牌的标签,公开在南京某装饰城销售这些山寨的灯具和浴霸等,导致大量的假冒伪劣电器流向附近省市。因为与客户起争执打了起来,报警后东窗事发。经过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鉴定,叶为群提供的“欧普”家电等产品均不合格。天津欧普公司也提供了相关证据,证实了叶为群的“欧普”系列产品、商标、外包装等均为假冒。后来叶为群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检方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