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法
保险只分担企业风险有问题先找厂家
企业标榜的巨额保险到底与消费者利益有多大干系呢?记者特意咨询了财产保险资深人士,据他介绍,简单地说,企业投入所谓的“产品质量保证险”或“安装工程一切险”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企业自身降低风险,和消费者利益关系不大。“像散热器之类安装风险高的产品,如果出现漏水企业的赔偿压力也比较大。现在的企业都有这种风险意识,所以这方面投入也比较高。”至于很多商家打出的上千万元保额,他解释这就是一年内保险公司可以赔付总数的最高限额。至于商家投保对消费者的好处,他表示也并非没有。比如商家很容易和消费者就赔偿问题扯皮,或是商家根本没有赔付的资金,这时有保险公司介入,按照合同理赔过程会更加顺利。
至于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责任划分,多位保险业内人士均表示,商家无疑是责任主体。“保险公司保的只是商家,与消费者并没有合同关系。商家和消费者签订的销售合同是最重要的。”如果消费者对于理赔的金额不认可,该业内人士建议不要在损失确认书上签字,一旦签字再反悔就比较麻烦了。而普通消费者对于所谓的安装保险也有一定的认识误区。“这类保险责任期限是比较短的,比如3个月。它保的是工人当时操作不当引起的损失,如果散热器安装验收合格了,过了3个月也没问题。在这之后再认为出现漏水是因为安装问题,这个保险公司是不负责的。”
中消协律师团团长邱宝昌也表示,产品在保修期内出现问题,给消费者造成损失当然要商家进行赔付。商家是否投保也与消费者维权没有太大关系,商家不能把赔偿责任推到保险公司身上。“如果没投保就不赔了吗?”消费者应该首先向商家索要赔偿,然后商家再向保险公司追赔。如果保险公司的赔偿不足以抵偿损失,消费者也可以要求商家补足损失。如果双方对损失定额有争议,可以留存证据请第三方鉴定损失。
□案例维权
检测难或遇死局
记者针对网友“jiahelin”的诉求咨询了12315综合服务热线。记者询问:散热器在保修期内漏水,厂家让保险公司赔付,但金额不能弥补损失怎么办?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是厂家直接进行赔偿,工商比较好介入协商调解。不过厂家借用了保险公司这个赔偿渠道,工商部门对保险公司没有监管权,只能尽量协商赔偿额度。如果赔偿金额与实际损失相差太远,工作人员建议记者走司法程序。
一旦走上诉讼程序,难免涉及产品检测,并需要提供有法律效应的检测报告,但记者询问发现,此事恐怕不易。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建筑五金水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水暖卫浴检测部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出具的检测报告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送检的采暖器必须是全新的,“使用过的就没法确定是质量原因还是其他因素造成的。”她建议记者,“还是协商解决吧。”据她介绍,同行一般都检测全新采暖器。
律师也提醒,双方应协商确定赔偿金额,消费者也应将金额定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地板肯定有折旧费,要求全额赔偿并不现实。
□业内声音
可引第三方评估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消费者和厂家、保险公司对物品损坏的角度各不同。“有的可以修复,但消费者就是想换新的。”如果实在谈不拢消费者只能起诉商家,法院判定后,企业向保险公司追赔。至于以上提到使用过的散热器没办法做检测的问题,某知名散热器企业人士表示,只要不是人为破坏,他处理的案例中,法院还没有要求做检测的。一般诉讼中,法院主要确定的是赔偿金额。他建议此案中的消费者和商家可以找一个双方都认可、有资质的评估单位,对损失进行评估,然后按评估结果解决。(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