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各种家电标准竞相出台。但在这些标准中,除能效标准等少数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外,大多都是推荐性标准。这意味着,当家电出现“质量门”时,企业随时可以以这些标准是“推荐性标准”为由而不予理会。
另外,市场不成熟也是重要原因。据悉,目前除了一些知名品牌外,小家电品牌数量超过百种,这类企业往往采取小规模手工生产的方式,研发、设计、生产水平低下,偷工减料,其质量可想而知。
专家建议
国家监管和行业自律需两头并重
家电产品的质量问题频现,一方面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麻烦和危险,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家电业也会面临更深的信任危机。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行业长期没有具有公信力、可供企业统一执行的标准,易导致市场概念混乱,这也是目前行业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对很多概念,不仅企业自己说不清楚,消费者更是一头雾水。
因此,只有制定、宣传和实施更具效力且适用于多数企业的标准,才能使标准真正促进行业的升级,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为生产企业、经销商、广大消费者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加强企业的自律能力也尤为重要。只有当家电企业不以追逐利润为唯一目的,合法、有序的竞争环境才能得以培养,才能推动整个行业良性健 康地发展。只有当家电企业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之后,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进而实现家电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