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中国军情

“狼性”蓝军旅长:“狼”比“狠”字多一点(图)

“狼性”蓝军旅长:“狼”比“狠”字多一点(图)

2017-01-06 10:51:28

来源:解放军报

  一位蓝军旅长的“狼性”拷问

  本报记者 周 猛 特约记者 丁雅涵 通讯员 陈壮军

  在中部战区陆军2016年整建制合成师旅自主对抗实兵演习中,刘豫所在的某步兵旅先后3次扮演蓝军,每次演习战斗部署都“大变脸”,让对手直呼:这支蓝军太狡猾!图为“中部砺剑-2016确山”演习现场。 申冬冬摄

  泰山之巅,名为“玉皇顶”,以“天下第一山峰”之誉名满神州。就此西南行几百公里,同样有一座高地也被冠名“玉皇顶”,它既非雄伟高峻,也无远播声名,就连导航软件上,也难觅更多信息。

  这座“玉皇顶”,却常年弥漫着金属、燃油和硝烟的味道。它依山据险,一夫当关,面前有大片开阔地,是演练阵地攻防的绝佳战场,以往每到演习季,原济南军区部队都会在这里轮番捉对厮杀。2016年,这座“军人的山峰”迎来了陌生的部队,见到了新的归属——中部战区陆军,由此见证着中国军队在改革元年的转型之变。

  从团长、师参谋长到如今中部战区陆军某步兵旅旅长,刘豫年年都会来到这里,过去是红方,千方百计攻上去、登绝顶,今年则当蓝军,构筑、坚守阵地一“蹲”就是七个多月。“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玉皇顶”也见证了刘豫的角色转型:任旅长不过短短数月,就作为新体制下战区陆军首任蓝军旅长,带领部队与3个师旅单位连战3场9个回合。

  一大一小两个转型,就这样不期而遇。训练能否和改革做到同心用力、同向发力?“玉皇顶”下,刘豫始终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浩浩荡荡的改革强军大潮中,如果改革是一颗向战而转的恒星,那么蓝军旅这个“小行星”又该如何围绕“公转”做好“自转”,拉出一道战斗力跃升的轨迹?

  答案是破旧立新。旨在制胜未来的改革,对于一支部队、一名指挥员甚至一名士兵而言,最实际最直接的考验就是能否勇敢、坚决、快速地打碎旧我,塑造新力。随着演习一场场推进,刘豫也在一次次刷新着自己的“战场观”……

 蓝军旅长刘豫(中)在指挥作战。申冬冬摄

  “狼”比“狠”字多一点,联战联训新体制之下,蓝军的“狼性”到底怎么样?

  雨后的坑道潮湿泥泞,大家都在好奇地张望——跪姿单兵掩体里,突然出现了一抹亮眼的“海军蓝”!来者何人?刘豫回忆说,演习开始前,中部战区演习评估组的一位副局长主动提出“上阵地转转”,这一转就是3天,连战士们都“有种感觉”:“高大上”的联战联训,好像就在跟前。而对刘豫来说,最后阵地话别时,他的内心“忽然有点小激动”。

  这位曾在陆航部队任职近一年的老步兵,数不清多少次跑进机场边的草地上,“像小孩一样”望着一架架战机轰鸣而起。最让他沉醉的画面是,飞行员向他竖起大拇指“摆造型”,随即驾着一道疾风,掠过头顶呼啸而去。那时,他总会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指挥着步兵搭乘这样的战机作战,该有多好!

  而眼下,新体制就驱动着这样一道“联合”疾风迎面扑来:这次演习,战区陆军导演部大力构设联训环境,为红蓝双方加入了侦察卫星、战术导弹、远程炮火、陆航武装直升机、空军歼击轰炸机等新型作战力量,同时加大了联合作战能力分值比重。

  一面是期盼已久的联训场景,一面是沁入骨髓的老步兵打法,这个蓝军究竟该怎么扮?“都说我们是狼,‘狼’字怎么写?要比‘狠’字多一点。”刘豫给官兵拆字新解:多什么?在联合背景下,这匹狼不仅要长獠牙,而且要生出翅膀。这双翅膀,就是我们最不熟悉但是最需要的新型作战力量。

  “就算不趁手,也要先上手。”临战前,政委刘成立反复给各级指挥员“做工作”:改革面前,装备差点不算啥,思想落后才丢人。“放开手脚打,不打永远没感觉!”刘豫总结说。

  结果,头一回合下来,竟有40人被自己的远程火力毁伤——这第一感觉,“很痛”。原来退守200.5高地之前,一名排长召唤火力的目标指示过于简单,既无安全地界标示,又无明确时间协同,蓝军远程炮火立即覆盖了过来,导致“战场乌龙”。

  “打痛了才知道缺本事。虽然演习更多还处在合成阶段,但是联合素养的需求已经融入了实兵对抗的方方面面。一个报文、一个口令甚至一个习惯性动作,都得用‘联合观’催化、再造。否则,今天召唤炮兵失败了,明天召唤飞机、导弹同样会失败,甚至惨败!”随着演习进程推进,刘豫这句话被大家反复咀嚼。

  某次要地夺控,他们二次申请陆航支援,却没有给陆航部队两个攻击波次之间预留出足够的加油、挂弹时间,结果被红方抢占先机。指挥员幡然醒悟:没想到一项兵种知识的缺位,却成为战场上的“阿喀琉斯之踵”!

  战斗反攻阶段,他们奋力合围红方某高地,谁知红方通过电台申请远程炮火支援,蓝军进攻被瞬间阻断。指挥员懊悔不及:强攻之前,为何不先把“敌”阵地变成信息孤岛……

  几次折戟之痛,胜过千百次耳提面命。平时鲜于运用的新战法,正在左右着整个战局和演习的胜负,逼着官兵们的思维行动逐步向未来联合战场聚焦。

  “就拿使用电抗分队说吧,连打3场仗,是越用越想用,越用越好用,一场一个新境界。”刘豫介绍说,第一场演习只是意外捕获“敌”通信要害,第二场专项使用完成了“助攻点穴”,最后一场则发展到精心设计,诱“敌”自相残杀,给对方制造了另一场“战场乌龙”。

  这一新战法,虽然赢得了导演部的点赞。但是,演习结束之后评估、讲评,战区、战区陆军“几乎通篇都在讲问题”。“这些问题我们都‘认账’,‘认账’之后是尽快‘销账’”,刘豫说,“今天我们只有敢于不断否定自我,明天才能大踏步走向联合。”

  一个班端掉“敌”一个团指挥所却跑掉了团指挥员,那次“斩首行动”的瑕疵“需要放大看”

  一个班端掉“敌”一个团指挥所却跑掉了团指挥员,在刘豫看来,那次“斩首行动”的瑕疵“需要放大看”。

  当时种种迹象表明,在“敌”纵深一片林地内,极有可能潜伏着一个相当规模的指挥所。经过反复权衡,刘豫决定派尖兵渗透,确保“斩首”万无一失。

  随即,一个加强班搭乘直升机飞往目标区。然而,由于彼此协同配合不力,机降时战士陷入林地旁的泥沼地,“半天出不来”,迟滞了行动展开。最终功亏一篑,眼睁睁看着“敌”团长乘着越野车急速遁去。

  “一个班作战行动的瑕疵,直接导致我们失去了俘获‘敌’关键指挥员的宝贵战机。”总结这次教训时,刘豫反复提醒官兵,未来作战,一次战术行动就能达成战役甚至战略作用,影响力之大已经到了“不容有失”的苛刻程度。2011年的美军“海王星之矛”行动,24名特战队员身负重任,最终用时40分钟成功击毙本·拉登,一举实现了美国多年未遂的反恐战略目标。

  “未来联合战场,精干化、一体化、小型化、模块化、多能化等特征越来越突出。”刘豫道出了对部队训练的新理解:随着“战”的模块化趋势愈加明显,军种部队的每一个作战单元都要搞好自己的“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从何处破题、开局?“我们也先定一个‘小目标’:瞄准‘班长式’战争开始改。”刘豫带着我们走进该旅今年刚刚建成的综合训练场:偌大一片场地上,零星散布着形状各异的沟、墙、桥、洞、网、堡和三角锥、废旧轮胎。

  这可不是“放大版的400米障碍”。刘豫介绍说,训练场上超过60%的课目靠单兵都无法独立完成,考验的是班长组织指挥和班组协同配合能力。每个障碍都有战术背景,全程通过就相当于完成了从侦察、抵进、破袭、战斗直至剿残的连贯战斗进程。

  更大的考验是“综合射击”课目里的“活人靶标”,它们会在200米纵深的任意方位随机起倒,最要命的是“你用实弹打它,它会用激光系统还击”,一旦被击中“身上会冒白烟”,逼着战士们学会利用各种障碍物进行观察、掩护、跑位和射击等战术行动。

  经过洗礼,许多战斗班在演习场上令人刮目相看。一次反破障行动中,红方出其不意,选择蓝军防守薄弱处下“刀”,在装甲车掩护下,破障工程车甚至冲过了前沿水障。在开阔地形下,蓝军几个反装甲爆破组相继倒在了冲向“敌”工程车的路上。

  “决不能让‘敌人’排除障碍冲过去,否则整个旅的阵地都有危险!”虽然全班仅剩两人,十二连三班班长赵茂盛仍然头脑清晰。他边打边躲,在正面牢牢吸引了“敌”火力,此时战士施成从草丛间悄然迂回至“敌”右翼,连续用爆破筒毁伤“敌”装甲车3辆,最后两人合力“包夹”了“敌”工程车,一举拖住“敌”人,立下大功。

  “每个士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棒。练兵要出战斗力,关键是要把兵练‘活’。”刘豫很欣慰:走向未来战场,战士们正在变得更加机敏聪慧,不但是“小老虎”,而且是“聪明的顺溜”。

  构建起体系作战模式,需要“班长式”战争,也需要“连长式”“营长式”战争。今年冬训,刘豫又盯上了营连长指挥训练这个“短板”,“既练铁脚板,也练信息化”——他打算带上兵棋推演系统一同上路、边走边打,利用现地组织各营连认认真真来一次网上对抗。

  一个常规的机降行动就让我们损失了一个老侦察兵,不是演习任务太危险了,而是平时训练太“安全”了

  “蛙跳战术”成功的裁决通报传来,旅指挥所内“炸开了”,只有刘豫“心里不踏实”:“行动之前是23人,通报怎么少了1个。”

  果不其然,一名上士班长在索降时,因为“着急跳太早了”,摔了个腿部骨折。

  “一个常规的机降行动就让我们损失了一个老侦察兵,不是演习任务太危险了,而是平时训练太‘安全’了。”痛惜之余,刘豫不禁联想到,就在数月前,友邻单位接到演练命令,组织一个整建制营搭乘陆航直升机夜间转场几百公里,战术设计之新、指控难度之大,让在场指挥员深感“步步惊心”。

  “演习、拉动、竞赛都在‘拼命’向实战靠拢,大项任务已经跑到了训练前面!”回首一年,刘豫感慨不已,演训场上风雷激荡,绝不仅是一个“险”字,虽然改革在“脖子以上”亮相,但是实战化的“春江水暖”基层部队体会深切:

  这一年更忙了,不但训练时间没有受到干扰冲击,反而演训在外的比例大幅增加。全旅各兵种、各单位都是“早出晚归”,有的甚至达到了破纪录的226天。

  这一年更难了,训练强度没有丝毫“减震”放缓,多少次考核、拉动,昼夜不停连续机动,随即展开负重奔袭,精疲力竭赶到射击区,等来的却是一地枪械部件……

  体会“改革进行时”中的种种“战味”“野味”,刘豫有了新的思考:“‘战’在全力加速,必须克服‘建’的平稳惯性,把今日训练打造得更新锐、更勇敢、更高效。”

  今日训练,越险越要敢于担责——在俄军实兵演习中,对抗激烈之剧甚至不乏主战装备剐蹭碰撞之事。刘豫说,实战化训练险难倍增,要在跨越中成长,怎能没有一丝拔节之痛?就看各级党委敢不敢挑头担责。演习归来,他们迎难而上,从模拟机降训练开始起步,组织示范班、观摩教学录像、配发专业护具……各项训练准备科学细致,“抓绳上”“踩绳上”等适应性训练循序渐进,官兵首先学会了运用绳索、战胜恐惧。

  今日训练,越忙越要忙到“点”上——“方向绝对比努力更重要,在过时的知识里扎得越深,打得越惨。”为了让大家“抬起头来练打仗”,旅里专门引入了三维数字地图,分队携带定位系统展开对抗演练,练协同配合、精确报知;指挥员围着电子地图观察交战实时态势,练分析判断、摆兵布阵和临机决策。

  今日训练,越难越要打牢基础——驾驶技术不过硬,碰见险难路段“干瞪眼”;基础体能不过关,连续冲击跟不上……高强度连贯对抗中,多少次都是倒在“训练基础”的门槛前。“没有强大的体能,你连未来上战场的资格都没有。”刘豫介绍说,最近组织复训补训,他们创新采取“达标升级、分层施训”组训法,人人自主申报参考,“闯关”成功才能升级换挡,确保了每名战士单课目成绩都达标。

  冬日缓升慢爬,在训练场旁的空地上映出一大片红光绿影的暖色画卷。刘豫满怀憧憬:“我们特意预留了这样一块空地,希望能够早日在这儿建起一片陆航野战停机坪,让机降协同训练常态化练起来!”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