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支付宝对外发布了个人年度账单和全民年度账单,一时间引发了一股晒个人淘宝年度账单的狂潮。据一项网上调查显示,91.8%的受访者有网购经历,71.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网购成瘾。请关注——网购成瘾到底是不是病?
日前,支付宝对外发布了个人年度账单和全民年度账单,一时间引发了一股晒个人淘宝年度账单的狂潮。其中,消费最高的一位网友去年一共通过支付宝花掉了460万元,而最少的仅为86.1元。
在这个网购时代,会上网但从不网购的人已经屈指可数了。根据最近一项对2580人进行的网上调查显示,91.8%的受访者有网购经历;71.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网购成瘾。
网购会使人成瘾
网络购物因为其购物空间无限性、商品多样性和价格原因,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网购就是一个复杂的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能自拔。”自称“资深淘友”的范小姐说,她家电脑坏了,导致她两天没有逛成网络商城,这让她犹如失恋般痛苦。有着多年网购经验的米小姐则调侃说:“姐购的不是商品,是寂寞。”
有调查显示,73.6%的人认为网购成瘾的主要表现是“每天上网,会不由自主地浏览购物网站”;60.1%的人会“时刻关注网上的打折信息”;51.9%的人则是“买了东西,就一直盼着快递赶紧送货”。
资深网购达人“杨梅有点酸”说,几乎每天都有包裹,有时一天好几个,不收到包裹就难受。“不是因为买到了什么而高兴,而是享受收到(包裹)的感觉”,“杨梅有点酸”说,网购能让你随时有收到礼物的感觉,只要你花钱就可以。
网购的确会使人上瘾!而“上瘾”的后果就是 “败家”。“我月收入有8000多元,以前除了零用,每个月都能存一笔钱。可网购最上瘾的时候,一个月下来,不但工资花得干干净净,每个月信用卡还有透支。”“杨梅有点酸”很无奈。
“网购成瘾有可能是无法延迟满足。”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汪冰解释说,网购成瘾是冲动性消费的一种表现,即无法延迟满足自己的需要,冲动立即变成行动,从这个角度来说网购为无法抑制自己冲动的人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只需要轻点鼠标,花花绿绿的商品即可据为己有,因为是虚拟世界的消费,没有看得见的真金白银,几乎没有花钱如割肉的感觉,至于卡债和账单那都是月末再说的事情了。
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成瘾的现象将越来越普遍,而白领一族则是高发人群。
网购成瘾不是临床疾病
“网购成瘾目前还不是临床上的一种疾病诊断,严重的网购成瘾者有可能是冲动控制障碍的患者。”汪冰解释说:所谓网购成瘾,即不是根据自身需要购买,而是依赖于网购这种行为,不网购就不舒服,并且无法自控,最终网购行为而不是网购的物品成为了购买者最渴望的体验。
很多网购成瘾的网友都表示:“自从有了网购,花钱如流水。除了自家孩子不是淘来的,其他都是淘的。”
“不管是逛商场、吃大餐还是网上购物,背后都是一种心理需要。”汪冰分析道,网购成瘾的人,多数是享受这种拥有东西的过程,而并非实际需要。相比那些极度热衷于商场血拼的购物狂人,网购成瘾者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二者都是通过消费,买到商品,从而获得成就感、刺激感、愉悦感,从而缓解工作压力和紧张情绪、提升自尊。慢慢地,起初的新鲜和刺激,变成了后来的习惯和依赖。”
“网购成瘾的诱发因素不仅非常多,而且是很复杂的。我们要看到购物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纾解。”汪冰认为,最好的疏解就是通过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和调整生活方式帮助网购上瘾者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快乐和自我价值感。“网购成瘾不仅与人格结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有关,还与社会环境,主流价值观念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汪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