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19日,征得猴娃家人的同意,袁振新教授带领的调查组沿山路向东,来到了埋葬猴娃的小山坡上。
袁振新: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土家族,所以趁天还没亮,不让村里人知道,就去挖出来。
王方辰:我从来也没挖过别人的坟,我的心情也是说不出来的一种滋味,我就想,我们挖的时候,离他去世有七、八年的情况,因为他那个地方又是一个阴坡,我觉得水分可能都比较大,我估计那个腐烂的程度,可能肉早都没有了。反正味道恐怕还会有一点,我就心里面那么一种很不吉利的感觉。
这是一段拍摄于1997年的录像资料。在猴娃去世八年之后,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袁振新教授带队的调查组,来到了猴娃的家,他们即将打开猴娃的棺裹,这里面真的埋藏着什么秘密吗?
王方辰:一个很完整的,里面没有一点土掉进去的猴娃的尸骨,他的衣服因为用的是当时叫涤卡布,涤卡布完全是涤纶的,是不腐败的,所以衣服是非常完整的,袜子是尼龙袜子,也没有腐败,但是裤子是用布做的,裤子没有了,股骨、肱骨、那些骨头都在那很整齐地放在棺材里边。
这具仰卧的尸骨就是猴娃。他的头别扭地挤靠在棺材的一角。
王方辰:脑袋慢慢活动活动就拿起来了,一看,他的头骨就像椰子瓢那么大,上面有好多菌丝,黑颜色的,碎的细的,好像当时看他脑袋上的棱就没有了。我当时觉得脑袋上的棱好像是硬的,里边有骨头,因为猿的脑袋上面有一条矢状脊,结果一打开棺材一看,矢状脊没有,就是脑袋很小,上边什么也没有。
主持人:王方辰一开始就怀疑猴娃脑袋顶上这个很明显的三道隆起,可能是矢状脊。矢状脊在其他动物的身上,比如说在大猩猩的头上是能够看到,它的颅骨上面有一块骨头是这么突起的,像黑猩猩、猩猩他们身上都有,甚至是老鼠、老虎、狗熊也有。但是我们人在进化的过程当中,这些东西已经不存在了,我们的颅骨是非常圆润的,可是我们如果把这个和这个一对比,大家会发现,好像猴娃的脑袋上也有这种像动物一样的矢状脊存在。那么现在猴娃死了,他们的家人还是很开明的,其实也是为了给自己家还一个清白,同意科学家把猴娃的骨头拿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发现,怎么他的尸骨上面,具体说就是他的颅骨上面并不存在人们想像当中的矢状脊呢?
这里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我们下面看到的是一段拍摄于1997年的录像资料。挖掘出来的猴娃遗骨经过清洗之后被送到了这里,专家们按顺序拼出了猴娃骨骼的结构形态。 张振标教授是一位体质人类学家,在对猴娃的遗骨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后,他得出了这样的说明。
张振标:最主要的显著特点,病态方面表现在头骨上,这个头骨可以看到它很低,眉弓很粗壮,最主要是颅缝,矢状缝、冠状缝过早地愈合,这两个骨缝,中间是矢状缝,过早愈合,冠状缝过早愈合,所以这样以来整个颅骨限制了往大的、往高的发展,所以这个头骨很低,很小。
袁振新:因为我还不是这方面解剖学专家。经过我们贾(兰坡)老,我们张振彪教授一测量,脑量只有700毫升。
大脑是一个让人迷惑的器官,是人身体的控制中枢,也是人智慧的所在。婴儿刚出生时,大脑的重量仅有350~400毫升,1岁左右的幼儿,大脑的重量达到出生时的两倍,也就是700到800毫升,相当于成人大脑重量的一半。正常人的脑容量一般为1400—1450毫升之间,而猴娃的脑容量只有671.97毫升,连正常人的一半都不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猴娃的脑容量如此之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