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辰:那个棱子我印象特别深,因为我们老师都是古人类学家,就曾经讲过,猿到人这个过程里边,头顶上面那个矢状脊退化特别厉害,因为在猿那个时代要咀嚼那个粗纤维,所以脑袋上有一个片,肌肉挂在那上面,为了产生很强大的咀嚼的力量。
因为人后来慢慢吃的食物越来越细,用不着那么大的咀嚼肌,慢慢头顶上矢状脊蜕化了,所以矢状脊基本上就没有了。可是看到他以后,脑袋上有三个棱子,我就觉得那不是正好是介于猿和现代人中间的那个过程,有三个棱子。
矢状脊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的特征之一,现在,在猴娃的头上也看到了类似的特征,那么,这是否能够说明猴娃不是人类呢?除了脑袋上明显突起的三条棱以外,在猴娃的身上,王方辰还发现了另外一些奇怪的特征。
王方辰:人的锁骨是一字型,横的,他的锁骨跟猿的一样,是一个V字形,特别突出。
猴娃的锁骨呈V字形,而人的锁骨相对较平,难道这“V”字形锁骨是猴娃区别于人类的又一个骨骼特征吗?
王方辰:看起来我觉得可能还真是人猿杂交这么一个结果。
主持人:猴娃长相非常奇特,而且他的行为举止根本就不是人类所应该具备的。最让人感觉可疑之处,那就是他头上非常明显的三道隆起,也就是我们说的矢状脊,他跟类人猿,比如说像猩猩、大猩猩,这一点实在是太相像了。所以王方辰他们才说,这个猴娃有可能是人猿杂交的后代。可是,刚才我们从片头的时候就说了,猴娃有可能是野人和人的后代,这个时候怎么又扯出来一个猿这个概念呢?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几幅图例再给大家具体地讲一讲。人类是由猿进化来的,想必这点大家都可以认同。六百多万年前,古猿开始进化、分类,一部分就形成我们现在的人类,当然这中间还有其他的过程,那么另一部分就进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可以分成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现代灵长类的生物和我们人之间是有非常近的血缘关系。但是应该准确地讲,它们和我们之间是堂兄弟的关系,因为,从进化的角度讲,我们和它们还是有相当距离的,所以在古人类学的研究过程当中,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也许人类和现代类人猿之间应该还有一个中间物种的存在。否则,这两个距离这么远,一个太高级,一个相对而言又太低级,它们中间应该有过度类型。这个过度类型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野人。因此,王方辰他们讲的人猿杂交和我们说猴娃可能是野人后代,实际上是一回事。
1956年8月,在我国的广西柳城,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发现了三枚动物的下颌骨化石。
根据推测,这三枚与人相似的下颌骨化石来自于六十万年前的一种古猿,这是一种介于人和猿之间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其身高超过两米,被科学界称之为“巨猿”。
黄万波:在我们东亚的化石当中,有一种化石叫巨猿,这是最早一个荷兰古生物学家在香港找了几个牙齿化石,然后认为这个牙齿可能是来自中国的内地。建国以后,裴文中先生就带着我们一起到广西,希望想办法把这个巨大牙齿的地点找出来。结果1954年开始到1958年之间,真是找到了巨猿化石,像著名的广西柳城巨猿洞,三个完整的下颌骨,一千多颗牙齿。至少作为牙齿来讲,比我们人的要大,至少大四分之三甚至还要多,或者说大一半,大得多,所以当时就取了个名字,它叫巨猿。
相对于现代类人猿、也就是长臂猿、大猩猩这些动物,巨猿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似乎更为密切,然而大约二十万年前,正当巨猿鼎盛发展的时候,古人类学家却发现它们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但这似乎并不符合物种进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那么会不会存在这样的一种可能,历史上的巨猿并没有完全灭绝,而是顽强地生存下来,活到了今天?那么,传说中的野人会不会就是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巨猿?猴娃会不会是一个巨猿的后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