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地拍到猴娃,王方辰特别兴奋,他觉得自己从猴娃的身上找到了与野人直接相关的信息。所以一回到北京,他就迫不及待地把拍到的录像,交给了中国科学院的古人类学家们。那么,古人类学家会给出一个怎样的答案呢?
袁振新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是一位古人类学家。
2006年11月,已经退休在家的袁教授,给我们回忆起他最初看到猴娃录像时的情景。
袁振新:很惊奇,他不穿衣服,冬天下雪天也不穿衣服、不会说话,好像头上还有一块肉疙瘩,矢状脊就是这样,这是猿类特有的。可是身体像人,他说是不是真正是野人跟人的杂交?所以他拍了以后拿回来就给我们看。
袁振新:我们人的脑袋从耳朵上都很高,像个小的排球型,猿人是一个馒头型。那么他,看着脑袋小,面骨很正常,牙齿跟人相似。但是从耳孔往上走他很矮。我说这很稀奇,但我觉不能做结论,要做结论就要采血液,做DNA分析,他要有猿的成分,如果分析出来,那么猿跟人的杂交就定下来了。
DNA是一种遗传物质,所有生命的遗传奥秘都藏在DNA中。如果可以对猴娃和他父亲的的血液进行DNA鉴定,那么,猴娃的真实身份就可以得到确认。但是在采访中我们却了解到,这个原本可以揭开猴娃身份之谜的关键性工作并没有进行。这又是为什么呢?
王方辰:当时没有这个技术手段,你把东西采回去以后,要不冷冻,那肯定回去以后就变质了,当时不像现在交通这么方便,一走两天,拿下去的话,生物标本,肯定也不能冷冻,就腐败了。
所以没做成。
袁振新:那我就说,这个结论咱们先不要发表,先进一步调查研究以后再说。后来因为他搞别的事情去了,就没追下去,事情就搁在那儿了。我那儿保存一盘录像带,他保存一盘,给李建一盘。后来李建的女儿,整理她父亲的资料,就看到这盘录像带,就做了一个光盘,就说野人跟人杂交的后代还活着。
李建是中国野人考察研究会第一任执行主席和秘书长,1995年年底,李建因为癌症去世。李建去世之后,她的女儿李爱萍在清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了这盘拍摄着猴娃的录像带。于是,猴娃第一次被公众所知晓。
主持人:我们已经一再说了,猴娃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兴趣,就是因为有人怀疑他是野人和人之间的后代。我们刚才也从学术角度分析了一下,也许野人就是人和现代类人猿之间的那个过度类型,而这一点也恰恰就是很多人,包括学界的很多人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关键的一个点是,因为没有找到实体的存在,拿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其实学界这些年来关于野人的争论,简单说就是两派,一派认为压根不存在,子虚乌有,很多人都是有视觉上的误差,所以误把一些野生动物判别成了野人一样的生物,如果作为一种大型生物体的话,必须保证足够的数量生存,才能让种群得以繁衍,如果抓到活的个体,找到死的尸体很容易,但是三十几年始终没有找到,这点上你站不住脚,所以它不存在。但是持肯定意见的人认为,它绝对存在,或者起码曾经存在过,否则,从古至今就不会有那么多文献,有那么多的人目击过它;而且大家的描述都基本相同,长得非常像人,浑身有毛,力大无比的一种奇特生物。那么现在,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猴娃身上,因为如果能从猴娃的身上发现它的确是人与某种生物的结合体,这个事情肯定就有一个定论了。那么按照现在科学检测理论来说,如果想判别他是人还是人和某种生物的后代的话,应该说,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猴娃事件被媒体曝光之后,野人的话题一时间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为了对猴娃的身份做出科学的结论,袁振新教授决定亲自前往湖北长阳,采集猴娃和他父亲的血液样本进行DNA鉴定,但这时大家却得到猴娃已经去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