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善龙在家学着洗衣服,他要在开学前学会自理自立
丁善龙在滕州一中成了小名人
2007年,年仅14岁的滕州一中学生丁善龙以667分、滕州市理科第二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部录取,学制8年,本硕博连读。丁善龙何许人也?小小的年纪怎会取得如此佳绩?7月31日,记者来到滕州,采访了丁善龙及其家人和师友。
记者印象:博览群书的“百事通”
记者来到滕州塔寺街商业新村丁善龙家时,他正坐在自己的小屋里埋头看书。房门上“立志读尽人间书,发奋识遍天下字”的对联和橱窗里厚厚的一沓奖状,显示了小主人的不凡成绩和勃勃雄心。
谈起孩子,丁善龙的父母欣慰而骄傲。善龙出生于1992年10月23日,从小就喜欢书。“那时他年龄小,别说不识字,就连书都拿不好。他就抱著书,用手一页一页地‘搓’,竟能煞有介事地坐在那看两三个小时。”
善龙4岁半时,母亲王文把他交给了当小学二年级老师的妹夫,让他跟着大自己四五岁的学生一起上课。“没想到期中考试善龙的数学和语文成绩竟有80分和70多分,到期末考试,他已经在班里名列前茅。看着孩子有如此的潜力,当初很不情愿让这个小不点听课的校长马上给他办理了学籍。
识字多了,善龙看的书也越来越多。中外名著、伟人传记甚至像词典一样厚的《乡村医生手册》,他都看得津津有味。
跟记者谈起自己最喜爱的书,他滔滔不绝,“我最喜欢《水浒传》,里面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很吸引人,我可以把108将的名字和外号按顺序背下来。”
父母教子:给他最宽松的环境
对于丁善龙的成长,父亲丁行质和母亲王文尽量给他最宽松的环境。善龙爱看书,并且看得又多又杂,有时甚至因此耽误了老师留的作业,但只要看的是有用的书,父母一般都不会过问。
平日里,丁行质和王文要求善龙每天晚上10点半睡觉,因为他们觉得熬夜学习反而会事倍功半。丁行质说:“只要是在道德和法律约束范围内,他做什么我们都尽量不去干涉和苛求,而是顺其自然。”
此外,夫妇两人都会尽量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对善龙进行教育和引导。饭桌上的筷子、路边的广告牌,都成了让善龙识字认数的好工具。王文还经常和儿子进行“洗衣背诗比赛”,王文洗衣服,善龙同时背诗,看谁最先完成任务。为了鼓励孩子,她总会悄悄地多洗几件衣服,好让善龙胜出。
记者还发现,善龙那沓厚厚的奖状里还隐藏着“秘密”:王文在每张奖状后边都详细地记录了善龙当时的考试成绩以及班里的排名,这样既让她和丈夫能对善龙多年的成绩一目了然,也让善龙在激励中不断进步。
就这样,善龙在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里,求知欲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
老师评价:他心里没什么杂念
在班主任吕强的眼里,善龙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学生,“每次给老师递东西时,他都是用双手,虽然是个小事,但现在的学生很少有人做到这样。”吕强认为,善龙高考成功,主要是因为他对学习的投入。可能是因为年龄小,比起其他同学来,他心里没什么杂念,没有太多外界的诱惑,可以认真地做好学习这件事。初中和高中同学邵珊珊则用“谨慎”这个词来形容对善龙的印象。她说,让全班同学都很佩服的一点是,只要掌握了的知识,善龙很少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