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奇人奇闻

电信运营商暗战腾讯:微信收费谁说了算

电信运营商暗战腾讯:微信收费谁说了算

2013-04-15 11:11:48

  “微信绝不会对用户收费”,4月11日下午微信团队向所有用户发了一则“温馨提醒”,并把近期在微博上流传的“微信要对用户收费”定义为有人恶意造谣的“谣言”。这是自去年关于“微信是否收费之争”之后主角的第一次发言。

  这则提醒诞生的环境并不“温馨”。先是工信部部长苗圩在第二届岭南论坛上表态“微信收费是合情合理的”,接着一位发改委官员也表态“既然短信收费,微信就应该收费”,还有媒体曝出接近工信部决策层的官员放狠话“微信收费是肯定的,正在研究中”。

  海量用户力挺微信,本来很好用的软件,凭什么突然要另外收费?根据新华网调研,九成网友表示“若微信收费将不会继续使用”。

  对于用户来说,最不满意的是,现在已经为使用微信支付了流量费用,凭什么要二次收费?这就好比,每天上网已经支付了宽带费用,难道还要再付给浏览器费用吗?

  坊间最初都把这理解为电信运营商眼红了。电信运营商解释道,微信的运行需要持续占用通信网络的信令资源,有“免费搭车”的嫌疑,有必要额外收费。据中国移动方面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微信已经占用了中国移动60%的信令资源,但仅仅带来了10%的移动数据流量。

  流量和信号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简单说,微信传输数据的载体是流量,而决定微信能一直传送消息的媒介,则是信令。通俗说,也就是平时说的能让微信“推送”消息的东西。信令被激活的过程,称为心跳指令。

  为了保持永远在线的状态,各种应用客户端会向服务器不断发送“心跳”,保持其“永远在线”状态。QQ、人人、微博都有这种问题,只是频繁使用的微信对信令的要求格外大,频繁使用会导致的网络问题,称为“信令风暴”。就好似,一个人来回出入餐厅不停地开关门,并不是每次都会购买食物,但却占用了门的资源。而这些OTT(Over The Top)用户只支付食物的价钱,店主还要负责门的修建和维护。运营商当然头疼,这并不是一笔小的费用。

  由此,“技术流”中国计算机学会看不下去了,发表声明说电信运营商这样对待微信涉嫌双重收费。三大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是通信设施服务,已向用户收取了使用通信设施费用。此外,电信运营商是对网络上的信息流量收费,对于网络上传输的内容则在法律框架内不应予以干涉。如果开启对微信的收费,那么我国所有增值电信业务都可能被强制收取所谓的“信令费”,如电子邮件、网络游戏、网上交易、搜索等。

  针对可能造成的网络瘫痪问题,上述学会以在全球发生过的数例“信令风暴”事件为例,国外基础电信运营商均通过技术创新、加强自身基础建设解决,而不是通过收取“信令费”的方式解决。目前电信基础运营商并没有充分的由第三方认可的数据说明微信的“信令”造成了电信网络的瘫痪。

  马化腾也开始为微信“代言”:一是微信没有占用那么多信令资源,二是微信还带来了流量。“电信运营商之前的统计错了”,他说,他们只统计腾讯服务器的流量,事实上还有很多流量是图片带来的,包括头像等的服务器实际上是CDN(即内容分发网络),电信运营商统计的时候没有计算这个,算上这个实际微信利用率还有3倍空间增长。

  谁都知道,电信运营商心疼的不仅仅是占用了指令,还有被蚕食的短信服务。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短信发送量增长率为7.1%,2011年和2012年这一数据分别降至6.2%和2.1%。

  直戳电信运营商核心业务的是2012年微信推出的视频通话功能。这意味着,在wifi状态下,用户拨打电话几乎是免费的,电信运营商的根本利益遭到侵害,腾讯微信却不承担建设费用。这好比建好了高速公路,跑的车不仅不是自己的,还没有主宰权。

  • 相关阅读
  • 三大电信运营商布局移动数字出版领域

      以手机为载体的数字出版形态将是数字出版未来的发展方向,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在“摩拳擦掌”,积极挺进该领域。7月2日,新闻出版总署与中国联通在京签署了《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

    时间:07-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