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受数字技术发展的影响,人们对于数字化阅读的关注和热情曾经一度高度聚焦在各种阅读载体和渠道上。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人们突然恍然大悟: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内容永远都是阅读者关心的核心重点。谁能创造出好的内容,谁就会有读者群、有用户。这个传统媒体式微,新媒体崛起,移动阅读盛行的所谓新阅读时代,同样也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
创新模式 推进中文网络原创市场转型
去年12月15日,腾讯高调推出全新自媒体产品平台——《大家》,在发布暨签约仪式上,腾讯大手笔一次性签约了50位有影响力的作者,包括一些著名学者、专栏作家。到2013年第一季度末,已有200多位作家与腾讯签约,其中不乏梁文道、马家辉、连岳、许知远、闾丘露薇等大众耳熟能详的名字。值得一提的是,闾丘露薇在传媒圈里引起广泛讨论的《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就独家发表于腾讯《大家》,。
众所周知,“自媒体”早已不是新鲜词汇,如:博客、微博、微信等,但是其内容的价值日渐被碎片化信息稀释、网络原创内容价值未被足够尊重、自媒体跨平台维护成本过高等等问题接踵而至。作为中文网络中覆盖用户最多、产品平台最广的腾讯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大家》的推出试图以先行者的姿态给出答案。
“尊重思想价值、挖掘商业价值”是《大家》创办的初衷 。相比其他自媒体,《大家》更大的突破在于,创立了一套独有的自媒体价值体系。通过签约稿酬模式,让独家的优质内容贡献实现一站变现。通过聚合最有价值的作者,产生有价值的内容,《大家》从而获得固定的、忠实的用户。可以说,其内核依然是1.0时代老派的内容生产模式,但作为新媒体,在推广方式上却有着2.0及3.0时代信息传播的鲜明特点。(这一句可以说成,《大家》是以1.0时代的老派标准来要求内容质量,但这些高质量内容的传播方式,则带有鲜明的2.0甚至3.0时代的烙印,这一点,从其对微信端推广的重视程度就可见一斑。)
据了解,加入《大家》的作家将享受全平台的专栏管家服务,包括网站、弹窗、首页及腾讯其他产品的推广资源将向独家、优质原创内容全面开放。据《大家》主编贾葭介绍,《大家》产品后台将打通网络专栏与社交媒体,作者通过便捷的操作即可将专栏以长微博形式在腾讯微博内同步,从而实现更广范围的内容传播。
对于《大家》未来的发展,腾讯集团副总裁孙忠怀表示,将投入千万量级资金以签约、稿酬的现金回报以及优质的平台服务模式,将《大家》打造成为一个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的思想盛会。
有分析人士表示,推进版权规则及市场机制建立,的确是网络自媒体面临的当务之急。而在这一方面,《大家》打出的口号“挖掘中文原创力量,尊重个人品牌价值”又与这一趋势不谋而合。小到“一篇文章的价值如何定义”,大到“华语作者圈里的价值排行如何定义”,《大家》无疑已成为这一探索的先行者。
无论是内容质量,还是作者价值,以及内容传播方式,《大家》或许将为新媒体行业提供一个优质范本,并推进中文网络原创市场的全面转型。
抢滩微信 带来移动阅读新体验
盛大云中书城今年1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其1600万阅读人群中,手机用户占62%,平板电脑用户占12%,移动阅读时代显然已经到来。
移动阅读虽然方便,可当前此类数字阅读产品种类繁多,如果每一种都要下载一个APP,既麻烦又会让移动产品越来越“重”,十分不便。因此,可以将这些整合到一起、更加方便用户阅读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就迅速赢得了用户,成为了移动阅读的最佳入口。有分析人士甚至预言:“当微信日渐成为用户接收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主场景时,谁还需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