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由广州市科协、广州日报社共同主办的“科普大讲坛”活动在市科协举办。本期大讲坛的主题是 “科幻、科学畅想与未来世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科幻与创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岩教授,与400多位学生分享了“如何用科学的方法看科幻小说”这一有趣话题。
梁启超将科幻小说引进中国
梁启超着有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纪》,预言中国要办世博会。
昨日下午,“科普大讲坛”活动在广州市科协举行。讲坛由广州市科协、广州日报社共同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科幻与创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岩教授和学生讨论了阅读科幻小说的心得。
吴岩从“什么是科幻”、“科幻怎样展望未来”、“如何读科幻”三个角度展开,向学生讲述了科幻文学的历史以及科幻作品带给人类的独特视角。他告诉在座学生,科幻文学产生于1818年,第一本科幻小说出自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太太玛丽之手。这本小说就是至今仍常常被人提起的《科学怪人》。
“中国的科幻小说又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吴岩告诉学生,在中国引进西方科幻小说的人是梁启超。最有意思的是,梁启超自己也写科幻小说。他写了一本《新中国未来纪》,这本小说写到,中国到2062年会变成一个全世界最强盛的国家。变成强盛国家以后,还将向世界展示一下中国的力量。
在这本书里,梁启超说,中国要办一次世博会,在上海办;在办世博会的时候要搞一次高峰论坛,要向全世界讲中国经验,而这个高峰论坛要在南京办。所以,这也是一本政治小说,讲的就是中国怎么成为强盛的国家。
吴岩还补充道:“不过,读这个小说会发现梁启超数学不太好。因为他在里面说到中国变成强盛国家,用了6个步骤,每个步骤10年,那应该是1962年就到了,而不是2062年。不过我们的世博会是在2012年办的,仍然可见梁启超是很有预见性的人。”
最早的“穿越作品”是《时光机》
科幻作品常探索空间、时间、生命、心灵和人工五大世界。
从1818年到今天,科幻作品多得不得了。那么多的科幻作品应该怎么看呢?
吴岩告诉学生,科幻作品有五大世界,首先就是对于空间世界的探索。“比如海洋民族,因为生活的陆地少,资源少,很早就想去发现更大的空间,所以他们的航海技术发展得也非常早。这就是对空间世界的探索。”
他举例说,很多著名科幻作品都与空间探索有关,比如着有62本科幻小说的法国作家凡尔纳,最早的小说就是《空间探险》。“凡尔纳还写了一本《太阳系历险记》,写的是突然有一天有一颗流星落到地球上,它插到地中海。在陆地上有一群人,一共有17个人,一下就被星球带走了,而且这17个人还是不同国家的人,他们语言都不通。这本书说的也是空间探索”。
科幻作品里的第二大世界是对于时间的探索。“现在电视里老讲穿越,真正的穿越作品,谁最早写出来?其实是威尔斯。威尔斯写过一本有名的小说《时光机》,或者叫《时间机器》。他坐着时间机器,到了公元80万年以后,看到了后代长什么样。”
吴岩告诉学生,除此之外,科幻作品里其他世界还包括生命世界、心灵世界、人工世界,分别牵涉到人类学、生物学、宗教学和人工世界。所谓人工世界,就是人类创造的东西,包括机器和网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