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近4成国土面临水土流失 东北局部黑土层消失

中国近4成国土面临水土流失 东北局部黑土层消失

2010-08-07 08:11:59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就是泥石流,高强度的水流连泥带石,冲击力非常大,破坏性强。但如果那个地方植被比较好,树根扎下去了,就能固定住,水不容易下来,下来也不容易带走土,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正如沈国舫所说,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是有一定条件的,因而可以预防。

  西部的灾情让人揪心,而在东北,洪涝灾害也不容乐观。这几年,东北只要一遇暴雨,就有洪灾发生。这固然与当地的水利设施落后,蓄洪抗洪能力不足有关,但黑土地上愈演愈烈的水土流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谈到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沈国舫颇为忧心。他说,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上,由于这些坡耕地多采用顺坡耕作的情况,致使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经测定,东北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表土0.4~0.7cm。考察发现,东北很多地方耕地黑土层已完全消失,露出下层黄土,成为“破皮黄”。像这样的土地,根本经不起冲刷,溃坝破堤的情况很容易发生。

  同样,在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坡耕地的比重也很大,水土流失也极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

  近四成国土面临水土流失

  在沈国舫参与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中提到,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水土流失状况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二是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三是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

  据水利部统计,我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含风蚀),已占到国土面积的37.1%,且不仅广泛发生在农村地区,还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

  谈到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沈国舫认为,首当其冲,是加剧了我国人地矛盾,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和人的生存。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为1.39亩,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75亩,而我国因水土流失损失的耕地平均每年高达100万亩。按现在的流失速度推算,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流失掉,粮食产量将降低40%左右;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增加一倍,届时有近1亿人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

  沈国舫说,在水土流失作用下,土地越种越瘦,许多地方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例如贵州,人称是‘八山一水一分田’,65%以上的耕地是旱坡地,有的地方就是石头堆中围出一小块地。老百姓有土就种,丢两个玉米粒进去,秋天收几个苞谷。天长日久,连那点土也被冲走了。”

  同时,水土流失会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辽河干流下游部分河床已高于地面1-2米,成为地上悬河。全国8万多座水库年均淤积16.24亿立方米,造成调蓄能力的下降。

  除此以外,水土流失还成为我国最大的环境公害之一。一方面,导致土壤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在流失大量泥沙的过程中,输送了大量化肥、农药和生活垃圾等面源污染物,成为加剧水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对我国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保护与治理同步遏制水土流失

  今夏的洪涝灾害,再次暴露出我国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的薄弱环节和隐患。沈国舫认为,当前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在经济建设中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坡耕地和侵蚀沟治理滞后,成为水土流失主要来源地;部分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配置不当;贫困地区水土保持投入严重不足,防治速度缓慢;统筹协调不够,采取的治理措施难以形成合力。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沈国舫提出,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坚决遏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他说:“目前,水土流失的一大主源是交通路线、管道、开矿等城市扩展建设活动,对地面的破坏严重并且集中。对这类情况,应通过立法,确保开发建设与治理保护同时进行。”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