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大力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突出抓好坡耕地和侵蚀沟综合整治。在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溪河沿岸及山脚建设基本农田,在山腰建设茶叶、柑橘等经果林带,在山顶营造水源涵养林,建成综合防治体系。
再次,要加大封禁保护力度,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在人口密度小、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比较轻微地区,特别是广大的西北草原区、南方雨热条件适宜的山丘区及其它人口压力较小的地区,应优先考虑生态修复的办法。
第四,要坚持因地制宜,分区确定防治目标和关键措施。像黄土高原,措施配置应以梯田、坝地为主,或营造以适生灌木为主的水土保持林,沟壑区应开展沟道治理。在东北黑土地,防治工作应以改变耕作方式、控制沟道侵蚀为重点。
最后,还要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沈国舫说:“水土流失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和社会经济问题,水土保持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水土流失防治的协调机制,统筹研究水土流失防治的重大问题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水土保持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林晶晶 柳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