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巩文超 周文治) 7月23日,在丹凤县竹林关镇成千上万的群众心中,将永远是一个黑色的记忆。就在这个夜晚,由于一场持续的强降雨,在这里酿成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今年40岁的丹凤县国土资源局干部刘建文,一个刚刚经过组织培养的预备党员,在这场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前,用生命向党组织交出了一份特别的转正申请。
现场目击:建文,你在哪里?
强降雨造成该镇南山一带的大才沟、石槽沟、神其沟等支流山洪暴涨,山体滑坡,一时泥石俱下,破坏力极强。有着“秦岭山中小江南”的美丽小镇,顿时一片狼藉,满目疮痍。
洪水过后,街道清淤和灾民安置工作随之有序开展。这时,人们多么希望出现奇迹,但奇迹一直没有出现。
刘建文同志是丹凤县国土资源局下设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中心干部,此前由县局派驻竹林关国土所,任“竹林关土门镇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管理处办公室主任。7月23日晚,面对特大暴雨洪水,他沉着应对,在带领同事去组织群众转移时,不幸被洪流卷走。截止发稿前,刘建文同志的遗体已经找到。
情景回放:为同志们转移探路
建文掉进了洪水中
7月23日,刘建文和同志们在竹林关、土门一带的8个项目覆盖村已忙碌了五天。当日晚上,在竹林关街道的杰安旅社,他与测量人员统计对接好当日测量数据后,冒雨返回项目工程管理处办公室驻地竹林关国土所。此前,县局紧急安排到该镇下乡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同志与他通过电话,让他通知各项目部,密切关注雨情汛情。
当晚,由建文和李书刚所长值班。他们分头打完电话后,已是11时许,此时大雨如注。建文因担心暴雨会给工程带来损失,便专门给负责项目实施单位领导冯旭红打了个电话。
刘建文:“竹林关雨下得很大,南院、洼口、中厂的地可能保不住了。”
冯旭红:“地保住保不住,你们尽力就行了。但一定要小心,首先保证人员的安全。”
刘建文:“我明天去把灾毁现状,拍些照片以备查。”
冯旭红:“行。注意安全!”
冯旭红万万没有想到,这竟然成了他和建文的最后一次通话。
据事后同志们回忆,24日凌晨2时许,一直关注着雨情的刘建文和李书刚忽然听到外边轰隆隆地巨响。他俩急忙打伞出门,但刚出房门,举着的伞便被雨水狂风打落在地。他们急忙呼喊其他3个同志,准备投入抢险和帮忙组织群众撤离。
话说之间,洪水已将西边的院墙掀倒,漫进院内。眼看着西边的院子大门由于堵住了穿墙而过的洪水,洪水不断横溢,转眼满院已成一片汪洋。西边的大门是不能走了,得赶紧从东边翻院墙出去。情急之间,有人说:大家分头跑吧?建文喊道:“我年长,我咋能忍心落下谁一个呢?我力气大,我上去拉你们!”大家略一合计,便由建文迅速扒上院墙,先将个子最矮的陈磊拉上墙,再是何斌,然后由陈磊与何斌将李树刚拉上墙,他爬到紧邻的灶房顶上察看逃生出路。
当刘鑫最后一个上了院墙的时候。只听建文喊:“这边水也大得很,大家小心啊!”不料,当大伙摸索着爬到屋顶时,建文却不见了。大伙这才明白过来,他们所处的灶房本是多年土木结构的旧房,建文一定是在给大家察看逃生出路时,不慎跌进了洪水中。
洪水冲毁院子大门后一泄而去,他们这才通过一根悬空的木料,辗转到陷于泥沙中的一辆中巴车顶,挨到了黎明时分。
眼看四周依稀可见的歪歪斜斜的危房,以及身边的滚石杂物,这时他们才完全意识到,他们的建文主任可能将再也不会和他们在一起了。
同志祝福:建文,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