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签约方式成矛盾焦点
对于今年的暂时性用工短缺,新城区人力资源市场郭主任认为原因有二,一是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迅速,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民工来说则大大增加了生活的成本或降低了生活的质量。二是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农业收入增加。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农民务农的积极性,这对农民工回乡务农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另外一方面,农产品价格的提升,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实际成本。这就构成农民工回乡的主动和被动的双重原因。
来自户县的农民工刘英觉得工资低是招人难的主要原因,她指着劳务市场一排排的求职者对招工的老板说:“这一街道的人还没你要的?就是不愿意出高工资,物价上涨这么快,一盒火柴都不是一毛钱能买的了。”川菜厨师王平非常认同:“大家都想挣得多点,但是老板们不愿意给高工资,双方就都不愿意。”
招工的也感慨工资高。酒店老板王先生表示:“目前招洗碗工,待遇是一月1000元管吃住,可工人要1300元,按这个涨法,俺这生意就做不成了。”
签约也是个争议点,西安周边的农民工普遍希望打短工,一月一结,盼着随物价上涨工资也可以水涨船高,但用工方更倾向一年一结来保证人员较为固定,在餐馆老板王先生看来,问题不仅在于工资高低:西安周边干短工的农民工,流动性很大,不踏实干,用得不放心。
从事装修行业近6年的李师傅正在杨家村附近的劳务市场找工作,他认为西安应该不存在民工荒,主要是南方一些企业多的地方还有重庆、成都等用人多的企业存在这现象,西安各工种的人都很充足。市场上都有市场价,但今年就该适当涨一些。“不说别的,我的房租今年就涨了一百块,简直受不了。”
经过政府多年的引导,目前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维权意识显著增强,受访的农民工80%都希望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针对签约诉求不同导致难就业的情况,业内专家建议打工者完全可以和用工单位将“如物价上涨到什么程度则增加工资”的条款写进合同,依法合理的解决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
“劳动力流向是价值杠杆,只能说两地的就业环境差距在缩小。”有关东部和中西部争夺农民工的报道不少,但王晓杰这样表示自己的态度,“主要是对政策了解不够,所谓的争夺并不是政策的指令,农民工流动是市场导向,争夺就是比待遇比整体环境。”
据统计,2009年第三季度全国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月均收入为1455元,环比增长2.5%;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389元和1382元,环比分别增长3.2%和4.3%。东部比中、西部地区高不到百元的差距,已经很难构成优势。
西安每年输出的劳动力有70多万,但仍有3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不到工作。所谓的东西部争夺,在西安表现的并不明显。在文艺路劳务市场,河南洛阳的王平和李南穿着厚厚的棉衣蹲在地上,面前一尺见方的白纸用毛笔歪歪扭扭地写着“应聘川菜厨师”,这是他们来西安的第一天,问及为何不去沿海等城市寻找工作时,李南神态挺轻松:“我上网看到今年写的中西部和东部竞争农民工的新闻了,很多企业还专门在重庆火车站设置招工点。现在西安发展的也挺好的,给的工资也不低,离家还近,消费水平还不高,我去过南方打工,消费水平高,工作量大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