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代表委员热议:科普缺位 谈“核”不容易

2019-03-11 11:01:31

来源:科技日报

  福岛核泄漏事故8周年之际,代表委员热议——

  科普缺位,谈“核”不容易

  本报记者 陈 瑜

  两会聚焦

  “有人说,公众喜欢看两种新闻,一种是把你吓够呛,一种是把你气够呛。”近日中核集团举办的两会代表委员记者见面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总经理顾军感慨,正面科普挺难的,负面的所谓“科普”却很容易被传播。而“核科普”就正遭遇这样的尴尬。

  8年前的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却在我国引起一场抢盐风波,究其因,是食用碘盐可以预防辐射的“假科普”。

  提到核,公众想到就是原子弹、核事故,在“专业的声音大众听不到,不专业的声音反而不断冒出来”的怪象中,“邻避效应”更增加了公众对核的误解。这种误解让我国核相关科学研究、产业发展严重受阻。

  被误读的“核”

  因为单位名字里带“核”,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段旭如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在单位门前打车,司机会问,“你们那有没有放射性”;到一般高校非涉核专业招聘,应聘者首先会关心工作中有没有辐射。

  在核科学领域摸爬滚打30余年,“有没有辐射”“安不安全”,类似这样的问题,段旭如被问过多次。因为涉核,引来不少偏见,增加了涉核项目选址及相关设施建设的难度。

  “核”还容易引发恐慌。

  比如“核雾霾”。2013年起,一个网帖对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雾霾,给出惊悚说法——空气中含有放射性元素铀是国内大范围雾霾的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北京地质院院长李子颖至今记得,2014年,在北京雾霾严重的3个时段,他们的研究团队利用院里先进的设施设备,对空气中铀活度浓度水平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表明,北京采样点处空气中铀活度浓度均属于安全正常水平。权威数据证实,“核雾霾”是无稽之谈。

  “但现在核科普走入了误区,专家的话没人听或者不被接受,非专家的言论反而容易被公众接受并广泛传播。”在李子颖看来,这是很危险的信号。

  谈“核”缘何色变

  今年春节,有个长沙的亲戚要买房,跑来征求段旭如意见。亲戚并没有借款需求,只是因为“准备买房的那个小区群里有人说,小区附近有个核工业230所,听说有危险”。

  “这个单位情况我很熟悉。主要从事铀矿勘查研究等工作,不涉及任何铀产品的生产、加工,之前在市中心安全生产数十年了。”见面会上,李子颖补充解释。

  多名采访对象表示,老百姓谈“核”色变,根本原因还是不了解。

  “太阳能就是核能。可以说,人类能源最开始就来自于核能。”但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万钢看来,“人看不到摸不着闻不着‘核’,科普又很难。”

  核科学本身相对难懂,又缺乏生动的传播语言,增加了核科普难度。

  “就像我做核聚变,有时觉得讲得很通俗了,但外行还是听不懂。”段旭如直言,过去比较忽略科普队伍专业化建设。

  核知识难以被公众认知,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生动、有传播力的载体。

  李子颖告诉记者,院里有面向社会开放的核地质馆,主要是较单一的实物展示,一般不会有人主动前往。

  也有人提到,目前核科普的主力是核电企业和全国协会。但涉核企业的公众宣传活动常被认为是在传播一种企业文化理念,且往往被认为受利益驱使,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客观公正的社会认知。久而久之,业内选择“只做不说”,因为“说了白说,说多了更麻烦”。

  专家一定要真正参与到科普中

  “我们需要创新传播手段。”李子颖认为,有必要拍摄关于核的科普电影或视频,导演、编剧是专家,表达方式由艺术家决定,形成喜闻乐见生动的科普作品。

  “核电站离城市很远,可以选择在北京或者比较大的城市设立核科技馆,就像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一样,很多人看了以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今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的提案是建设国家核科技馆。

  除了针对公务员、大中小学生、项目所在地公众等重点人群实施精准沟通,段旭如特别提到了科普队伍专业化建设,“这需要一线核领域科学家的积极参与”。

  “面向国家战略、技术前沿和国民经济主战场,没有核是不行的。对核,我们要有科学的态度。”在万钢看来,核技术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找到更好、更方便、更经济的解决办法。目前核安全法已经开始施行,原子能法也在公开征求意见,我们要依法治国,依法办事,和平利用核能,大力发展核技术应用。他特别强调,发展核工业是国家战略,加强核科普不应是涉核单位的内部行为,更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支撑。

  (科技日报北京3月10日电)

  • 相关阅读
  • 今年将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

      今年将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   科技日报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陈瑜)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10日下午举行记者会,就“人大监督工作”答记者问。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窦树华介绍...

    时间:03-11
  • 磁悬浮:“低速”跑赢“高速”

      磁悬浮:“低速”跑赢“高速”   近日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董事长周清和表示,中国研发的新一代磁悬浮列车将于2020年3月下线。笔者记忆中,二三十年前,高速磁悬浮列车就是象征高科...

    时间:03-11
  • 稳就业再添科技创新底气

      稳就业再添科技创新底气  就业是民生之本,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诚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言,在人口近14亿的大国,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对就业的影响,历来存在争论,在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劳...

    时间:03-11
  • 科技部长谈科研伦理:要约束为个人名利罔顾法律的行为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11日上午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副部长李萌、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贺德方、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关...

    时间:03-11
  • 不当全能冠军 科技创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当全能冠军 科技创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副省长王世杰   本报记者 何星辉   两会面对面 书记省长谈创新   自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相关概念以...

    时间:03-11
  • “尺子”多几把 “量”人更科学

      “尺子”多几把 “量”人更科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到,要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要善聚善用各类人才。这让人才评价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也让大家对人才改革有了更多的期...

    时间:03-11
  • 科技部部长:科研经费包干制“不是有钱就撒开了用”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11日上午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副部长李萌、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贺德方、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关...

    时间:03-11
  • 国家药监局局长焦红:群众应该对中国疫苗有信心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11日举行记者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就“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图...

    时间:03-11
  • 农村“医疗差”“教师少”?人大代表建言乡村民生

      (两会速递)农村“医疗差”“教师少”?人大代表建言乡村民生   中新网北京3月11日电 (记者 汪恩民)全国两会期间,乡村民生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针对农村资源闲置、医疗条件差、乡村教师少等问题,发展...

    时间:03-11
  • 张茅:不敢说“天下无假” 只能逐步做到“天下少假”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11日举行记者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就“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

    时间:03-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