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屠呦呦解密“523”任务!

2019-09-05 20:08:1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屠呦呦解密“523”任务!

  我的祖国,即将迎来70周年华诞。说来也是一种巧合,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被筛选锁定——这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一步,恰好是1971年10月4日,祖国的22岁生日之际。那时,她还是百废待兴。如今,她70岁了,早已今非昔比。

  当我代表“523”研究团队捧回中国内地第一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心里就是这样念着,这是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为祖国捧回的一件礼物,更是沉淀着古老文化的中华民族为全人类奉献的一件礼物。

  可能有很多人因为诺奖而记住了我,而没有机会深入了解“523”研究团队,这是由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药物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几十个单位的500余位专家组成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团队。试想,没有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又怎么能组织这么多的专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现青蒿素并取得药物研发成功呢?这是当时发达国家都不能解决的难题。

  其实,青蒿素的研究,最初是一项援越战备紧急军工项目,为了保密,就以1967年5月23日的开会日期为代号称为“523”任务。“523”项目的任务十分明确,就是通过军民合作开发防治疟疾药物,同时对所开发防治药物的要求是高效、速效、预防药物要长效。

  我至今还记得,1969年1月21日,全国“523”办公室主任白冰秋、副主任张剑方及田辛同志一行三人来到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传达任务的情形。当时,两位主任说,因为疟疾,美国非战斗减员比战斗减员还多,并动员几十个单位搞抗疟药研究,越南因疟疾的非战斗减员也非常多;中国北京协作区也已有好多单位参加抗疟药的研究,希望中医研究院中药所也能参加。那时候的中医研究院是“文革”的重灾区,科研工作全面停顿,但还是接受了这项政治任务,并由我来担任课题组长。

  接受“523”抗疟研究任务时,我还是一名年轻的科研人员,深感国家对我的信任,也深感责任的重大和任务的艰巨。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辱重托,全力完成任务。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

  是历史的机缘,让中药研究所团队从中医药经典论著中为人类健康发掘出一份礼物。“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是东晋葛洪所作《肘后备急方》对青蒿的描述,我们最终成功研制青蒿素,其灵感就是来自于这里。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科研条件还比较差,但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不畏艰辛、勇于担当,实验和临床紧密结合,几度深入海南疫区,为疟疾患者送医送药。我们曾以民用的大水缸作为提取容器,在接触大量有机溶剂又缺乏通风设备的条件下,不顾健康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青蒿提取物尽快上临床,在初步动物安全性评价后,团队成员争相以身试药。回顾往事,正是团队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引领了青蒿素的快速研发,从发现青蒿有抗疟苗头到青蒿素首次临床试用只用了两年时间。

  我的名字取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芩”一句,“芩”就泛指“蒿类植物”,父亲用《诗经》这句诗文中的“呦呦”二字,加上屠姓,就有了屠呦呦。没想到,我一生中的事业,也与青蒿素结了缘。

  现在,距离青蒿素发现已经过去了40多个春秋,我也已年过八旬。回顾过去的40多年,青蒿素经历了从化学物质变成药物的过程,并作为抗疟首选药物在国内外抗疟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为全世界人民带来健康福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可能患疟疾的人群中疟疾发病率下降了37%;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了60%,全世界共挽救了620万人生命。这一成绩,归功于疟疾防治的综合措施。

  虽然发现青蒿素已经快半个世纪了,但其治疗疟疾的深层机制仍模糊不清。近年来,青蒿素研究中心引进了新生研究力量,比如创建了青蒿素多靶点学说的王继刚研究员。他曾采用化学生物学方法,研究血红素激活青蒿素的过程,发现激活的青蒿素可与疟原虫的100多种蛋白以共价键结合并使之烷基化,破坏疟原虫的诸多生命过程,从而杀死疟原虫。这个血红素激活的多靶点学说已得到国际抗疟学界的认同。在国家自然基金资助下,我们继续以多靶点学说为框架探索着青蒿素的重要靶标和相关通路,有望揭示青蒿素抗疟的深层机理并促进更有效地临床用药,同时也有望对于青蒿素的耐药现象做出合理的评估并寻求对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科研团队为增强我国国防能力和提高我国空间科技水平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对国家使命的高度责任感与担当成为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应该说,全国“523”团队传承了两弹一星团队对国家使命的高度责任感与担当。人们把全国“523”团队的这种精神赞誉为“青蒿素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爱国精神,才有了奋斗与奉献,才有了团结与协作,才有了创新与发展,才使得青蒿素联合疗法挽救了众多疟疾患者的生命。

  人类在生存斗争中面临诸多全球性问题,如疾病威胁、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问题与每一位地球人都息息相关。人类共同命运的需求促进着科技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科技是没有国界的。然而,科技工作者是有国籍的,中国科技工作者肩负着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奉献于祖国的科技创新发展义不容辞,这就是我们当下的责任与担当。

  • 相关阅读
  • 青色秘影徊荡千年时空 一抔红土捏塑“人与瓷”长青美梦

      中新网丽水9月6日电(记者 周禹龙 实习生 周悦磊)1600多年来,一种“红土奇迹”在浙江龙泉昼夜上演。 龚佐力作品《珍惜》中的一件瓷罐 龚佐力供图   历代瓷匠问水土与火焰借力,在捏塑出青瓷捧于手心“...

    时间:09-06
  • 中国历史研究院聚焦“中国历史学研究70年”

      中国历史研究院聚焦“中国历史学研究70年”:推动新时代史学繁荣发展   中新网北京9月6日电 (记者 蒋涛)为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中国历史研究院5日在北京举办“中国历史学研究70年”发布会,为推动新时代...

    时间:09-06
  • 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姜岩会见中新社副社长夏春平一行

      中新网塔什干9月6日电 当地时间9月5日,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姜岩在塔什干会见了正在此间访问的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副总编夏春平一行。双方就加强中乌媒体交流合作,更好服务当地中资机构和华侨华人等话题交...

    时间:09-06
  • 卫健委:截至2018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超400万

      中新网9月6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6日表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仅有护士3万余名,至2018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400万,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扭转。 资料图:护...

    时间:09-06
  • 天津海滨大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志国被公诉

      中新网9月6日电 据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官方微信消息,日前,天津海滨大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志国(正处级)涉嫌受贿罪一案,经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向天津市静海区人民...

    时间:09-06
  • 七部门:适时提出家政服务领域第一批正式黑名单

      中新网9月6日电 据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开展家政服务领域信用建设专项行动,将逐步建立家政企业、从业人员及消费者的信用记录,适时提出第一批正式黑名单,向社会公布。 资料图...

    时间:09-06
  • 第十五届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签约金额近130亿元

      新华社昆明9月6日电(记者杨静)5日,第十五届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在昆明开幕,本届农博会的主题为“绿色发展·美好生活”,来自国内外的2000余家企业参加本届农博会。期间,25个项目签约金额接近130亿元。...

    时间:09-06
  • 中科院向津巴布韦移交高精度耕地数据产品

      新华社哈拉雷9月5日电(记者张玉亮)正在津巴布韦访问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5日向津农业部移交了津巴布韦全国尺度10米分辨率高精度耕地分布数据产品,包括栅格数据和国家、省、区三级面积统计数据。   中科院院...

    时间:09-06
  • 中国绘制体育强国建设路线图 外媒:全民健身让中国人更有活力

      中国日报网9月5日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部署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纲要》提出了五个方面战略任务...

    时间:09-06
  • 数读总书记给中青年干部上的“开学第一课”

      9月3日上午,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总书记在讲话中号召中青年干部积极发扬斗争精神、努力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

    时间:09-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