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工致之美的时代之思(艺坛走笔)

2025-07-06 08:4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工笔画作为东方绘画体系中的瑰宝,历经唐宋发展高峰,以“层染复罩”的技法体系与“立象尽意”的美学内核,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趣味。及至当代,工笔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盛景。作为对近5年工笔画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为审视工笔画的时代发展打开一扇窗。

  展览直面三个时代命题:技法层面,探讨“尽精微”的描绘如何升华为“意象性”的文化表达,这涉及工笔画从形质描摹到精神传达的本体建构;创作层面,思考固有程式如何孕育自主创新,探求的实质是传统法度与现代审美的辩证关系;技术革新层面,回应人工智能介入下工笔画如何守正创新,这关乎文化基因的当代存续。这三大命题呈递进式,形成对工笔画现代性转型的系统性实践与思考。

  观察作品可以发现,工笔画的当代发展呈现立体多维态势。一批名家之作,以高超的技法和鲜明的风格,为工笔画承前启后积淀了厚度。越来越多的作品通过对传统程式方法的现代演绎,凸显工笔画“东方式”绘画特质。还有不少作品将社会发展等现代主题纳入表现范畴,在葆有个体意识和丰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拓展了工笔画介入社会的维度以及表现的层次与深度。35岁以下创作者的探索更多元,不少前卫性实践彰显工笔画新人求新求变的特质和未来发展的诸多可能性。

  当代工笔画之所以能够实现多维突破,一方面在于创作者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与个体生命状态的描绘,使工笔画从传统图式转向现代表达,形成“精微描绘—现实观照—家国情怀”的叙事链;另一方面在于,创作者以跨界之思维创新材料和技法,通过综合材料、矿物颜料厚涂形成新肌理,既保留线条韵律等中华美学特质,又引发对“色薄意厚”审美意蕴的当代重构问题的关注。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院教育的推动与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形成了创作理念与社会需求的双向互动。

  在大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新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均以中华美学为基,通过遵循师法自然的创作原则与跨文化融合的实践,表现出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传统美学理念的继承,以及对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创新的积极回应。意象性探索与个性化表达已构成工笔画创新的核心,在“以工尽意”的理念下,创作者不再拘泥于客观再现,而是通过主客观结合的形式,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

  工笔画创作的当代意义在于搭建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文化桥梁。面对人工智能挑战,工笔画的创新不是颠覆传统,而是激活传统的生命力——实现民族审美精神的代际传承与跨文化传播。这种发展路径既回应了本次展览提出的“工成当代·固本开新”的时代命题,也为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作者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6日 08 版)

  • 相关阅读
  • 甘肃终止洪水防御Ⅲ级应急响应

    新华社兰州7月6日电(记者王朋)记者从甘肃省水利厅了解到,自7月6日11时起,甘肃终止对兰州、武威、白银、定西、甘南、临夏及兰州新区的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终止对天水、陇南、平凉、庆阳的洪水防御Ⅲ...

    时间:07-06
  • 公安部:中缅泰将全面清剿电诈园区,全量抓捕涉诈人员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6日从公安部获悉,中国、缅甸、泰国近日召开联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第二次部级会议。会上,三国有关部门就深化警务执法合作达成系列共识,将继续联手严厉打击妙瓦底等地电信...

    时间:07-06
  • 国台办发言人就启用M503航线W121衔接航线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6日答记者问表示,民航局7月6日宣布,启用M503航线W121衔接航线。这一举措,是为缓解有关地区航班增长压力,保证飞行安全,减少航班延误,保障旅客权益,对两岸同胞...

    时间:07-06
  • 国台办发言人就启用M503航线W121衔接航线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6日答记者问表示,民航局7月6日宣布,启用M503航线W121衔接航线。这一举措,是为缓解有关地区航班增长压力,保证飞行安全,减少航班延误,保障旅客权益,对两岸同胞...

    时间:07-06
  • 琉光璃彩耀千年

      结合传统琉璃工艺与现代艺术创作的《邂逅鸢尾》,作者刘媛。  赵 冉供图">  结合传统琉璃工艺与现代艺术创作的《邂逅鸢尾》,作者刘媛。  赵 冉供图   夏日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游人如织,...

    时间:07-06
  • 漫画万象 笔写丹心

      图为《英韬自画像》。">  图为《英韬自画像》。   “纪念英韬先生百年诞辰——英韬漫画展”近期在人民日报社展出。老观众来观展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看多了谐趣、搞笑漫画的年轻人,则对...

    时间:07-06
  • 持艺舟双楫 求学艺相成(谈艺录)

      图为“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现场。  湖北美术馆供图">  图为“一画心源——李一书法展”现场。  湖北美术馆供图   我多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学术研究,同时也从事书法创作,切身...

    时间:07-06
  • 工致之美的时代之思(艺坛走笔)

      中国工笔画作为东方绘画体系中的瑰宝,历经唐宋发展高峰,以“层染复罩”的技法体系与“立象尽意”的美学内核,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趣味。及至当代,工笔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呈...

    时间:07-06
  • 抗战史诗的艺术凝结与历史回响(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八十五载岁月奔流,一幅未完成的油画草稿却在时间的淘洗中愈发闪耀出史诗般的光辉。唐一禾先生创作于1940年的《七七的号角》(见图),有美术史家将其誉为“抗战美术的《义勇军进行曲》”,这一评价...

    时间:07-06
  • 让爱国强军种子生根发芽(国防视线)

      “穿上军装的我们,找到了人生真正的价值!”来自东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的军中伉俪——刘志赢、覃若琳夫妇的坚定誓言,让学生肃然起敬。盛夏时节,夫妻俩刚执行完任务靠上码头,就马不停蹄地赶到...

    时间:07-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