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李小龙)“看看这质地、样式,正好搭配你的衣服,只要花15元钱就能买到这么漂亮的围巾,逛遍北新街的大小商场、摊点,可很难再看到这么合适,这么便宜的围巾了!”昨晚6时许,走在商洛市北新街商城附近的路上,循着这语气老练的声音望去,却看见一位戴着眼镜、满脸稚气的大学生,两者间的反差颇让人诧异。
通常来说,夏天才是“练摊一族”的黄金时节,每当周末或是夏日的傍晚,在市区的北新街、广场等繁华地段,都会扎堆出现一群“练摊族”,摊位上卖的商品琳琅满目,小到一两元的发夹、头绳,大到几十元的皮包、服装,引人驻足。但在这寒冬季节,在市区仍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每逢中午、晚上,或是周末,都会冒着严寒,站立在人群集中的地段,摆着地摊。而对于这些“练摊族”,市民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
练摊者来自不同群体
在北新街的商城附近,两三个大学生结伴当“摊主”的现象并不少见,他们经常卖着学生喜欢的物件。今年读大三的小李,和两位同学摆起了卖袜子、围巾、口罩、帽子的摊位。记者见到她时,她身穿羽绒服,戴着帽子、手套,嘴里哈着气,不时的招呼着过往的行人,不时的同身边的同学有说有笑。“说实话,‘练摊’既能赚些生活费,同时练出了我们的胆量、交流技巧和社会经验。”小李说,“对我们这些即将毕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这些东西非常重要。”在这里,总会有十多个地摊,其中一大半的摊主都是商洛学院的学生,大学生摊主跟买家们谈起价格来,个个伶牙俐齿、利落老练。“这几个女孩不娇气,说话做事透出股‘大人气’,难得啊!”市民王女士拿着刚买到的小饰品,连赞“不简单”。
同时,对于有些人来说,晚上练摊只是他们的第二职业。经营服装的摊主小张在市区一家商场当服务员。对于每天晚上练摊,她认为是自己积累资金的一个好办法,“晚上商场不营业,没啥事就拿点服装摆着卖,多少赚点钱,为以后自己开店攒点钱。”
当然,“练摊族”中也有专职的。在市区打工的小赵就是个例子。她告诉记者,她原先在一家小饭店打工,10月份辞职,闲晃了一个月,在朋友的介绍下也摆起地摊。“收入方面还不错,比以前打工赚得多,不过这不是长久之计,等过段时间还得去找工作。”
还有一部分练摊者是中老年人,练摊对于他们来说,主要是借着摆地摊来消磨时间,与此同时还能赚些零花钱,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练摊现象有人叫好有人反对
采访中记者发现,“练摊族”的兴起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现在,在商洛市区的北新街、中心广场、商城、商洛学院门口等地,都出现了“练摊族”的身影。对此现象,有人反对,有人叫好。家住商城附近的王先生对地摊持反对态度,他认为摆地摊占用了人行道,影响了出行;地摊市场上的喧哗声、讨价还价声,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摆摊结束后满地垃圾,破坏了城市的整洁。
喜欢在地摊“淘宝”的李女士则表示,逛小摊十分有趣,而且这些小摊的东西十分便宜,也花不了几个钱。跟李女士一样,采访中,更多的市民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只要能对“练摊族”统一规划和管理,让他们不至于影响交通,相信“练摊族”也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细数练摊经验
采访中,一些练摊族细致地介绍了总结的经验:选择好的时间段很重要。晚上6点到7点半左右是下班时间,人流较多,因为这个时候销售欣赏类的商品比较好,刚下班的人比较疲惫,出来看见新鲜好玩的东西自然会停下来看看产生购买的欲望。晚上8点到9点半左右人们刚吃完晚饭,开始散步、逛街了,各类生活用品像小饰品、服装、包包等的‘黄金时段’就来了。
要选择物美价廉的货品。地摊生意讲究的就是薄利多销,可以不是品牌,但要质量过关。路人选购你的商品是因为实惠好看,但可没有人想买劣质产品。另外还要在进货的时候把好关,对自己销售的物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辨别好坏。
摆摊的时候要留意小偷和识别假币。有的小偷扮作路人买东西,趁你不注意,就顺手牵羊。晚上摆摊光线昏暗,一定要谨防收到假币。
另外微笑始终是待客之道,不要吝啬对顾客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