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场景开启了王兀尹童年的记忆,让她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蜂农们特别淳朴,他们用粗糙的、黝黑的手小心翼翼地割蜜时,有一种光在眼睛里闪烁。”用心地去做一件事,把事情做到极致,这在城里很少见到。王兀尹把这称作“匠人精神”。那一瞬间,有一种久违的热情在她心里涌动,像沉寂的冰层发出断裂融化的轰鸣,像春雨的滋润下种子破土而出的悸动。
回来之后,王兀尹做出了一个决定:辞职养蜂。那时,她刚毕业2年,在西安建筑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月薪6000余元,和男朋友已经买房买车。不出意外的话,她会很快结婚生小孩,过着旁人眼里轻松稳定的品质生活,但王兀尹并不想走上这条已经铺设好的幸福大道。
“我的性格是偏向冒险的那种,不喜欢过朝九晚五的生活。”王兀尹说,在她心里,一直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现在,她知道该怎么做了。王兀尹的想法并不被家人接受,甚至一向开明的妈妈也觉得她有些冲动。辞职之前,王兀尹去找了大学时对她很好的一位老师。深入交谈后,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她:你的可行性计划做得很好,但是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产和特色,云南有普洱茶,青海有黑枸杞,西藏有冬虫夏草。你的亮点又在哪里呢?一定就能成功吗?
王兀尹反复在心里思考老师的这番话,最终,她仍然果断地决定离开。“年轻人应该有年轻人的样子,趁着对生活还有热情,想做的事就去做吧,不能让这辈子有遗憾。我努力了,用心做了,就够了。”王兀尹说,她在城市生活很多年,了解当下人的生活,知道人们的需求是什么,而且政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让她对即将做的事充满信心。
从学习养蜂知识起步
既然决定了养蜂,就要对这个行业有充分的认识、了解。
辞职之前,王兀尹就通过网上学习、走访蜂农等方式,知道了很多新鲜的知识。比如,蜜蜂的种类有很多,通常用来饲养采蜜的蜂是意大利蜂(意蜂)和中华蜂(中蜂)。意蜂是国外引进品种,个头大,产蜜量高,大部分养蜂场饲养的都是意蜂。这种蜂经过人工训养了很长时间,没有了蜜蜂原有的野性,很多器官都已退化,比如视觉很差,飞行速度很慢,一般只采大花,不采小花。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群种,也叫土蜂,行动敏捷,适应性强,适合在大山里饲养,以采集高寒森林野山花蜜为主,口感醇厚,波美度高,含有多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微量元素。相对来说,中蜂的产蜜量很低,一年只能割一两次。所以,中蜂酿造的蜂蜜质量虽高于意蜂,但因其产蜜量低,养殖难度大,养殖量并不多。
在调研过程中,王兀尹得知,很多人对中蜂和意蜂并不了解,以为它们没有区别,甚至觉得在山里放养的蜂就是土蜂,因此,他们常常花高价买回了假冒的“土蜂蜜”。
短短数月间,王兀尹就对蜂群管理、病害防治、收集蜂蜜等环节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她决定迎难而上,养殖濒危的中华蜂。“中华蜂善于搜集零星的蜜源,春天采油菜花、紫云英、梨花、连翘;夏天采野桂花、葛根花、五味子;秋天采野菊花、金银花。许多植物能够繁衍下来,中华蜂功不可没。但是,外来物种的侵袭,毁林造田、滥施农药、环境污染等因素,使中华蜂的生存遭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对此,王兀尹觉得自己有义务加入到保护中华蜂的队伍中来。
养蜂路上多艰辛
最初,王兀尹的4个朋友也对养蜂满怀兴趣,大家在一起,踌躇满志,憧憬着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创业团队。然而,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他们都因各种原因退出了。对此,王兀尹很能理解,她知道,创业的过程艰难无比,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一件既费功夫又费精力,努力了都不一定有结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