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显博



参加过长征的老兵今天皆已超越耄耋之年,健在者越来越少,商洛的长征老红军更是凤毛麟角。1919年12月出生于镇安县云盖寺镇黑窖沟的刘声东(参加红军后改名刘亚平),正是这样一位老红军。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远赴成都,采访了这位古稀之年仍灿放着霞光的老英雄。
《人民日报》引发的故事
2016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专栏中,刊载了30名被访红军老兵的片断回忆,再现了红军指战员当年艰苦长征途中,凭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前赴后继夺取长征胜利的英雄岁月。
参加长征的红军老兵,这次幸运受到《人民日报》记者采访的仅有30人。其中一位98岁的老红军刘亚平竟然是我们镇安人,这极大地勾起了笔者和县委党史研究室领导的兴趣。经进一步查阅史料,发现刘亚平同志不仅是红二十五军受采访的唯一代表,也是镇安乃至商洛市、陕西省唯一受到采访的红军老兵代表。
这位出生于镇安的红军老兵,引起了镇安县委主要领导的关注,马上安排干部前去慰问采访,收录资料以供本县史志采用。
刘亚平苦难的童年
2017年3月16日上午9时许,我们捧着鲜花,带着《商洛红色漫记》等党史丛书,来到成都军区总医院拜访刘亚平老人。
据家属说,自从获悉家乡要来人看望,刘老便天天掐着指头计算着时间,渴望与家乡人见面。当我们步入他疗养的病房时,老人早已端坐在客厅沙发上迎客,家人正帮着他悬挂各式耀眼的徽章。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勾晓宏同志向老人转达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问候和祝福,刘老眼晴一亮,激动地缓缓回答:“感谢家乡党组织的关怀看望,高兴这些年家乡发展得很好很快,真想再回去看看。”
刘老胸前佩带着“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纪念章,特别是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章”,更显得神彩奕奕。尽管老人年高体衰,还是坚持着简要地回忆了激情岁月:
刘老还记得自己的老家在镇安县云盖寺镇黑窖沟香铺对面山坡上。他原名刘声东,参加革命后,首长给他把名字改为刘亚平。刘老说,那时候家里很穷,少房没地,父亲会造厨,出外干活,一年四季很少落屋。母亲姓沈,在刘老8岁时就病故了。对母亲的记忆有点模糊,但刘老清晰地记得母亲安葬时,大人教他扛锄破土,让他跪着挖三锄,口中念叨着这样几句话:“一锄孝子敬天地,二锄金井显吉祥,三锄子孙世代良。”
母亲去世后,刘老没了着落,大伯便领他去家里住。大伯也是穷人,只有两间破房子,让刘老住外间,还要送刘老上学读书。刘老回忆说:“我说没钱交学费,他说不用你操心,我辨些木耳山货去西安换盐巴回来卖,供你上学。”“私塾学堂在刘家大院子里,来去好几里路,先生初始教我读《百家姓》。上学不到一个月,有天晚上几个同学回家时,在树林边遇到了狼,吓得大家连爬带滚地逃出来了,我因路远无伴,从此失学了。以后,三叔又领我去他家生活了几年。三叔常教育我,三婶老劝说,孩子还小,你不要发脾气。稍大一点,我便出去给别人家放牛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