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还在侃侃而谈,然时间已越过12点,虽然还有许多话题,而给刘老送来的饭菜己经凉了,我们便起身告辞。刘老的外甥女田玉兰正在整理刘老的回忆录,她说:“整理舅舅的回忆录,不仅是亲情的驱使,更是对革命前辈的敬畏和热爱,这也是我退休后要做的第一件要事。”这些话,很令人感动。
向朱总司令要求上前线打仗
红七十四师到延安编为留守兵团后,部队开展学文化学军事,时任营部通讯员的刘老因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被选为篮球运动员,参加了同国民党马宏奎部队的篮球和射击比赛。刘老自豪地说,他还与视察部队的朱德总司令同场打篮球。在赛场休息时,他向朱德总司令提出上前线打日本鬼子的要求。
当所在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后,血气方刚的刘老随旅长徐海东东渡黄河,开赴晋东北前线抗日,开辟抗日敌后游击战争,随部队多次与日军作战。回忆到这里,他的外甥掀起刘老上衣,让我看一道与日本鬼子拼刺刀留下的伤痕。这道伤痕好吓人,从左肋向下横过肚脐呈孤形,长约一尺左右。当我正准备探寻负伤细节时,刘老却平谈地说:“这都是轻伤,我一共负过几次轻伤。”显然,刘老不屑详谈这些,反映出要奋斗就会有牺性的英雄气概。是啊!同他参军的伙伴,镇安还有米粮川杨永清等数十名跟着红军干革命的热血小伙子都失踪、牺牲在什么地方了,自已这点伤能算得什么!这就是革命前辈的高风亮节。
解放战争中,刘老先后任十五旅三支队排长、连队指导员、营副教导员、山西晋南土改工作团分队长、西北军区教导团队长、进军大西南的营长,转战南北,参加了著名的平汉铁路突围、枣阳、驻马店、武当山、商州、陕北瓦子街、运城等战役战斗19次。解放四川时,被派去起义部队七兵团四七二团作军事代表。旋任四川遂宁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被授予中校军衔。后相继调任蓬溪县兵役局长、中江县人武部长等职。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报效祖国的军人世家
刘老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培育了良好的家风,如强调家人“少给组织添麻烦”。过去,他要求子女:“你们的就业和工作,要靠自己奋斗努力,不要向政府提额外要求。”现在,他要求子孙“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作个好人!”在生活上,他的家人保持勤俭正派的传统,为人低调大方朴素。对自已的后事,刘老特别叮瞩,一要丧事从简,二要留两万元交最后一次党费。
刘老曾几次回乡探亲,却一次也没有找过地方政府,以至县上不知道有这么一位老革命。他母亲的葬地,还是其外甥田广后来找到的。有人说,你回来应该给政府打个招呼。刘老说:“我回来,有子女陪就行了,不要麻烦政府,他们很忙。”子女们都支持父亲的想法。
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接父亲去自已工作的蓬溪县城养老,亡故后葬当地。当“文革”结束后,却发现坟冢不知去向了。刘老明白城市建设要用地,他没有追究这件事,在悲痛中自我安慰道:“就让父亲为蓬溪的发展作点贡献吧!”
刘老崇尚报效祖国的军人荣誉,一家有5口人当兵。他的妻子向素华是位老军人。孙儿恒志曾服役北京卫戌区警卫一师,担任过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张万年等的疗养警卫。二子刘山,曾在空军服役。长子彦明,原东海舰队四十二支队潜水员、机务长、艇长。谈及戍边,他谦虚地说:“父亲当了一辈子兵,我才服役15年,不算什么。”他的其他子女分别在市县检察院及政府等多个部门工作,都以忠诚在热血青春中磨砺,没有忘记革命战争年代那段历史永铭的光辉岁月,在各个岗位脚踏实地作着各自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