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9世纪中叶,一个从河南逃荒而来的女人带着两个儿子叶世华、叶世茂来到保安。保安叶姓家族从此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叶世华、叶世茂也成为定居保安后叶姓家族的第1代。
在保安镇白湾村有个保存完整的叶家大院。
这是叶姓家族修建的众多四合院当中的一个。
这个四合院属于叶家民一家。叶家民有三个儿子:叶声庚、叶声丕、叶声敬。
10年前,在拍摄《洛河行》时,叶声庚已经去世,叶声丕90岁,他的弟弟叶声敬85岁。那时候,这个四合院里是个四世同堂的家,家族人口超过120人。叶声丕和叶声敬最大的重孙子是高三学生,最小的重孙子只有半岁。那时候,叶声敬老人告诉我们,他的父亲叶家民来的时候,叶家大院就已经是现在这个样子,他们说不清这个叶家大院是什么年代建起来的。
叶家大院有中、东、西三个大院。中院宽大,地上铺着青石组成的图案,图案之间栽种着花草树木。院子东西建有厢房,沿台阶而上是高高的正房,房间空间极大,看起来是待客或家族团聚议事的地方。正房的门是四扇的,均是传统的窗格式的,窗棂线条周正,制作精致。
正房两侧是分别通向东西两个大院的走廊。东西两个院子小一些,但有独立的门楼,院子中间有天井,正房里分了若干小套房。三个院子一共有大小22个间房。
虽然三个院子有独立的楼门,都有独立的灶房,但是,三个院子的房间都是互通的,房间连着房间,许多房间既是卧室又是走廊,同时还可以是灶房。这样的格局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虽然庞大但却其乐融融、和睦相处的家族氛围。
叶诗林说,他们叶家血脉里生生不息的根,是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安徽桐城,后来迁徙到河南,最后落在洛河边保安的这个宁静村落。
10年前,90岁的叶声丕除了耳朵有些笨之外,身体很好,经常拄着拐杖,或做些家务活,或在院落侍花弄草,或到村道上走一走,或者站在门口,依着那棵和他爷爷叶家民的年龄差不多的老核桃树,回想叶家悠长而温馨的日子。
叶声丕的妻子李淑贞当时88岁。她是17岁嫁到叶家大院的。
老大叶声庚的妻子杜金云,当时也是88岁,她除了眼睛不大好之外,身体非常硬朗,屋里屋外的活计,她都要做个不停。她是1947年嫁到叶家的。
妯娌两个在叶家的院落里已经度过了60多年的岁月。她们都有一对小脚,这对小脚已经穿越了近90个春夏秋冬的日出日落和苦乐酸甜。在静静的院落、弥漫的花香里,这对小脚诉说着时光的悠长,生命的坚韧。
妯娌两个虽然在叶家大院一起走过了60多年的岁月,但是她们没有过龌龊,没有过纷争,没红过脸,亲如姐妹,情同手足,生儿育女,操持家务。
现在,叶声丕和李淑贞、杜金云妯娌都已经过世多年。
100多年来,叶家人一直就住在这三个大院里,即便是现在都修起了新房、盖起了小楼,但是这些新屋子依然和大院紧紧地连着。100多年来,不管是战乱、洪涝、旱灾,还是十年“文革”浩劫,叶家人从来没有分开过,从来没有起过龌龊、有过疏离,他们就像这紧紧相连的三个大院,聚拢在一体,与世无争、与人为善、和睦相处,这也是这个家族一以贯之的处家之道。
叶诗林一生行医乡里,治病救人。在采访中,他给我看了他写的一首诗:“迎诊白发动心弦,方知身疾无人瞻。有子有孙心不善,大慈大悲赠药单。”他说这些文字写的是:有一次他接到一个老病人,白发苍苍,身患重疾,这个老人有5个儿子8个孙子,但是却无人赡养。老叶心里极不是滋味,便免费为老人看病、送药。他感慨地说,在他们叶家,是从来没有过这种不孝不敬、不赡养老人的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