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唐爱武

培育萌发菌

天麻授粉

收获天麻

晾 晒

种植天麻

培育菌床

培育菌床

丰收的天麻

种天麻的人
文/图 唐爱武
山沟里的春天来得比川道要迟些。已是4月初的天气了,柳吐嫩芽,河水欢快,悦目的油菜花开得一地金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意境在鹿城商南绽放得淋漓尽致,美丽乡村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踏青之人,大家都在享受着春天带来的惬意和舒适。离县城几十公里的碾子沟却是另一幅景象,许是地处蟒岭余脉的缘故吧,群山脚下的零星地块看上去还有一些硬实,满山的树林隐隐现出一些绿意,只有憋闷了一冬的山溪边的小草吐出了绿色的叶子。穿着厚厚的衣服,人们也感觉不到阳光的温暖。
初进产麻区
听说脱贫攻坚以来,天麻种植富了原两岔河乡一道沟的几个村,种上千窝天麻的农户,去冬今春以来卖鲜麻和卖麻子的户均几万元收入,最多的收入上了六位数。“懒”种植挣下高收入,催生了乡民们种麻的积极性。我们一行几人慕名而来,想到天麻发展规模较大的碾子沟村,实地看看天麻的种植方式、现时规模及经济效益,顺便也想看看发展天麻的引路人,听他给我们讲一讲种植天麻的故事。
车子驶出清油街道一路向北,这几年国家重视农村建设的成效比较明显,通村水泥路平坦整洁畅通,三三两两的农家小洋楼掩藏在路两旁的绿树间,蓝天青山绿树、欢快的流水、造型迥异的连山河石和山风送来的淡淡清香,使我们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盈起来。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只是随着车子越走越远气温渐渐低了下来,好在大家都有准备,穿了厚衣服,愉悦的心情丝毫没有打折扣。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碾子沟村。
憨厚敦实的村支书周吴承早就等在路边,赶忙把我们拉进便民服务室烤火喝水,滚烫的茶水和暖暖的火盆一下驱走了坐车的不适。趁我们歇脚的空儿,周支书介绍了支部一班人带头发展天麻成立合作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