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不能啥事都寻政府……”

“不能啥事都寻政府……”

2017-05-11 09:21:28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a.jpg

b.jpg

c.jpg

d.jpg

  文/图 记者 吕丽霞 方立 王聪 胡蝶

  洛河发源于洛南县两岔河,于是这个镇子叫洛源。从洛源镇下行20公里,便是传说文字始祖仓颉创造文字的地方。或许是洛河文明的影响,或许是贫困山区的百姓更能体会贫困的艰难,当洛源镇洛源村年仅25岁的青年高攀突患尿毒症时,短短两个多月,高额的医药费便困扰了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农家,有人建议找政府上访,父亲高润琪却说:“不能啥事都寻政府,我们先想办法。”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为高攀治病。4月11日和5月4日,记者两次来到洛源镇,采访了善良而又坚强的这一家人。

  25岁小伙突患重病

  4月11日,我们从商州出发,沿洛河而上,寻找到了高攀的家。这里位于秦岭脚下,人们还穿着厚厚的衣服。这里还是洛南县有名的贫困乡镇,土地贫瘠,外出打工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听到记者来访,高攀的家人中除了在医院生孩子的姐姐外,都聚集在家里,让一直冷清的家多了一点温暖。一家人热情地端茶倒水,我们则急着采访。见到高攀时,他躺在屋后灶房连锅土炕上,戴着口罩,身上挂满透析药物和管带。他努力起身,我们阻止了,就这样躺着接受采访。

  高中毕业后,90后男孩高攀不甘于守在家里种田,只身一人到北京打工,想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家庭贫困状况。

  今年2月份,高攀常常出现头晕、反胃的症状,视力下降,脸和腿开始浮肿。2月23日,家人把他送到洛南县医院检查,医生建议将他转到更好的医院,父母又将他转入西安交大一附院。2月26日,一系列检查之后,高攀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听到这个消息后,父母一下瘫倒在地,泪水夺眶而出。医生安慰他们,孩子年龄还小,只要积极配合治疗,还有治愈的可能。

  高攀的的父母一下子沉默了。父亲高润琪是个地道的农民,一年到头跟着工程队到处跑,由于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一年也就收入八九千元。母亲刘琴娃在家种地,一年收入两千元左右。老两口含辛茹苦地把女儿和儿子养大,为了给高攀娶媳妇,家里盖了两层楼,高攀的爷爷年前因为脑瘤住院花了5万多元,家里已是负债累累。高攀仅住院20天就花了近6万元,他们几乎借遍了亲友。

  采访中,坐在记者身边的爷爷眼眶红了,又不愿让我们看到他流泪,便迈着稍微颤抖的步子,到水池边擦拭泪水。

  为了节省费用,他们决定做腹膜透析,刘琴娃在医院学会了透析器材使用方法,把高攀接回家中,每天定时给他做透析。医生告诉他们,孩子已是晚期,最好的治疗方案就是换肾,若不然要一直做透析吃药,一年费用要十几万。“我们不想放弃治疗,我们和他姐姐都愿意给娃换肾,但是做手术需要非常高的费用,目前我们根本拿不出,我们想边透析边想办法给娃凑手术费。”高攀的父母谈到这些,凄凉的脸上露出一丝坚毅。

  自强自立筹款救亲人

  高攀告诉记者,父母一直在给自己鼓劲,希望自己好好配合治疗,但医生说他的肾损伤得特别厉害,透析只是维持。“换肾需要几十万元,好几次夜里我都看到母亲偷偷抹眼泪,他们已经够累了,我不想父母太辛苦,但一想到父母把自己含辛茹苦养大,我还没有好好孝敬他们,就觉得对不起他们。”谈起病情,高攀一度哽咽。“父母都在为我的病努力,我不能放弃。现在无聊时就看一些正能量的东西激励自己。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还没有为家为社会创造价值,好多美好的事情还没有经历,我希望有一天奇迹可以出现,我的病能够治愈,可以弥补这些遗憾。”他说。病情确诊后,全家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强忍着彻骨疼痛,他们开始为高攀筹集看病的钱。怀孕中的姐姐四处打听社会筹资办法,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微信朋友圈发起轻松筹,筹得部分资金;父母为省钱给儿子看病,在医院时顿顿啃馒头,本已负债的他们求亲告友,一次一次地奔波在借钱的路上;高攀在微信朋友圈自我勉励,他的坚强打动了北京工友,给他送来了7000元钱,来自亲友和社会的帮助,让他倍感温暖。但这一切,对于高昂的换肾手术费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面对陷入困境的一家人,亲友给他们出点子说,你去上访去,家里困难又要救娃的命,政府肯定得管!父亲高润琪却坚定地说:“不能啥事都寻政府,咱先想办法!”就这样,瘦弱的父亲整天在村子附近打零工,以图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孩子看病攒一点钱,母亲更是整日劳作,家里地里两头忙,还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躺在病床上的高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父母厚诚善良,他们不想欠任何人的人情,更不想麻烦政府,他尊重家人的意见,自己想尽一切办法解决。

  5月4日采访时,高攀高兴地告诉记者,洛源镇政府已知道他家的情况,正在积极想办法,并按相关程序上报,争取医疗和民政救助。

  • 相关阅读
  • 看飞播造林“闯祸”记

      1974年清明节后的一天清早,公社放大站的大喇叭通知各大队民兵连长带领基干民兵上大圣山各个路口站岗放哨,保护飞机飞播造林。  那天是星期天,我就约上一群小伙伴上到房后的高疙瘩岭上去看飞播造林。心想平时...

    时间:05-11
  • 泡桐情缘

      午后得暇,仰卧沙发沐浴春日暖阳,才发现窗外那棵从不被太阳亲近的泡桐树已经开出了紫白色的花朵。倏然想起时节已近清明,是该回故乡看看那片伴我长大又陪母亲长眠的泡桐林了……  细想起来,我的...

    时间:05-11
  • 又闻槐花香

      黎明,被手机微信接连发出“嘟嘟”的清脆响声喊醒,原来是好友夏发给我的清晨第一声问候。夏说:“她昨天中午去摘槐花了,下午在家收拾槐花,蒸槐花麦饭,很香,很好吃……”读...

    时间:05-11
  • 五游月亮洞

      提及故乡的月亮洞,我心里一直有一种好奇。  她坐落于山阳县西南约45公里处的杨地与宽坪两镇交界处骞岭山系南岭山的半山腰间,距金钱河畔约300余米的悬崖上,属杨地镇三槐村辖内。她是山阳、商洛乃至陕西,甚至...

    时间:05-11
  • 最美达仁四月天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和时行。”宜人而润泽的4月,染绿了山野,催开了桃花,也催开了蕴含在人们心底的千般憧憬。对于商洛地电公司的员工来说,今年的4月尤为美丽,因为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里,...

    时间:05-11
  • 商洛市区建成10座新型垃圾收集屋

      本报讯(田亚鹏)近日,走在商洛市区街头,你会惊奇地发现,曾经落地式敞口的垃圾箱少了,垃圾到处裸露乱堆放、污水横流、蚊蝇孳生、臭味弥漫的现象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整洁美观又大气的“小洋房”...

    时间:05-11
  • 陈登山的“种养”脱贫路

      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我们来到柞水县红岩寺镇本地湾村小黑沟里陈登山的家。只见一排排整齐摆放的木耳架上,一簇簇木耳争先恐后的生长着,珍珠般的雨露还挂在鲜嫩的木耳上。  “这几场雨过后,我这30架...

    时间:05-11
  • 情系脱贫镌丰碑

    ——追忆山阳县王阎镇下派干部、口头坪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庆 本报记者 赵有良 李小龙   2017年4月24日,一个让王阎镇口头坪村永远疼痛的日子。  “老刘、宁书记!动身了!”当天一大早...

    时间:05-11
  • 工地喋血

      真名  一  2017年1月1日,灰蒙蒙的天空夹杂着丝丝寒风,碧波荡漾的丹江河也少了往日的生机,大多数人都沉浸在元旦假期的欢乐之中。  下午4时许,一个报警电话打到了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有群众报警称商州区陈...

    时间:05-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