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又闻槐花香

又闻槐花香

2017-05-11 10:15:03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黎明,被手机微信接连发出“嘟嘟”的清脆响声喊醒,原来是好友夏发给我的清晨第一声问候。夏说:“她昨天中午去摘槐花了,下午在家收拾槐花,蒸槐花麦饭,很香,很好吃……”读着夏的微信,看着她发的自己做的槐花麦饭图片,我不觉两眼一热,似乎又闻到了那一阵阵袭来的槐花馥郁芳香。

  儿时,我家厦房后有一棵大槐树,每到春天这个时节,那颗槐树上就好像落了一树的白蝴蝶,微风吹过,挂在槐树枝头的一串串雪白雪白的槐花在空中摇曳,好似身披蝉翼的仙女在空中翩翩起舞,咋样看都看不够,好看的很。

  我的童年那是一个物质非常贫乏的年代,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到了槐花盛开的时节,每天早上上学时我就从房檐下捞出一根竹竿,搬个凳子,站在凳子上,翘起脚尖,摇摇晃晃的举起竹竿,瞄准槐花的花柄,猛地一戳,在用力的一扭夹竿,然后小心翼翼的将夹竿降低,用手从夹竿嘴里把槐花卸下,就这样夹几串槐花,提在手上先用力吮吸一下花香,然后捋下槐花,装进夹袄兜里,两个袄兜被槐花憋得就像女人圆乎乎的胖手背。走在上学的路上一边哼唱着老师刚刚教会的陕北民歌《山丹开花红艳艳》或者《翻身道情》,一边把槐花往嘴里塞着咀嚼着,惬意的很。走进教室,从女同学面前走过,那槐花散发出的甜美芳香味逗惹得女同学们也跟着“吸溜吸溜”的吮吸花香。槐花既填饱了我饥肠辘辘的肚子,又招惹了女同学对我的另眼相看。

  每到槐花开放的时候,母亲都要为我们做几顿槐花麦饭让我们吃,尽管那槐花麦饭的作料不像今天做槐花麦饭那样高级,尽管那麦饭的作料不是黑麦面,就是苞谷面,亦或是红薯面,更有甚者也许是苞谷粑粑子或者是豆皮子,但那槐花麦饭经常随着稀溜溜的苞谷糁子汤一起吃。尽管如此,可只要吃一顿这样的饭,坐在教室里上三四节课时心里都不发慌。槐花麦饭耐实,经饿。记得有一天吃午饭时,母亲说:“老二,你后巴(下午)不做别的啥,给咱夹一些槐花,明早上做槐花麦饭。”那天下午我搬凳子挪梯子夹了一大竹笼子槐花,母亲牛头岭上全红薯窝子回来时还拔了一大把小蒜。翌日早上,母亲给我们做了一顿红薯面槐花麦饭,因为缺油,那槐花麦饭不零散,都是桃核和核桃大小的疙瘩,尽管如此,但吃的非常的香甜。一则是吃自己第一次的劳动果实,二则是母亲用油把辣面子和小蒜、香菜一起炒,再加上用我家自己酿的柿子香醋合成的水水,那水水一浇槐花麦饭,立马就散发出扑鼻的香味,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好醉人的。

  时光不老,岁月常新。而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母亲也已过世多年,但回想起那段艰苦的岁月,回想起那落满一树的白蝴蝶的老槐树,回想起弥散着槐花芳香的小院子,回想起女同学们向我投来的青睐目光,我内心五味陈杂,从心底里油然升起一种复杂的情怀:由衷地说一声:“感谢你,我家厦房后的老槐树,是你帮我度过了那个年代!”

  • 相关阅读
  • 看飞播造林“闯祸”记

      1974年清明节后的一天清早,公社放大站的大喇叭通知各大队民兵连长带领基干民兵上大圣山各个路口站岗放哨,保护飞机飞播造林。  那天是星期天,我就约上一群小伙伴上到房后的高疙瘩岭上去看飞播造林。心想平时...

    时间:05-11
  • 泡桐情缘

      午后得暇,仰卧沙发沐浴春日暖阳,才发现窗外那棵从不被太阳亲近的泡桐树已经开出了紫白色的花朵。倏然想起时节已近清明,是该回故乡看看那片伴我长大又陪母亲长眠的泡桐林了……  细想起来,我的...

    时间:05-11
  • 五游月亮洞

      提及故乡的月亮洞,我心里一直有一种好奇。  她坐落于山阳县西南约45公里处的杨地与宽坪两镇交界处骞岭山系南岭山的半山腰间,距金钱河畔约300余米的悬崖上,属杨地镇三槐村辖内。她是山阳、商洛乃至陕西,甚至...

    时间:05-11
  • 最美达仁四月天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和时行。”宜人而润泽的4月,染绿了山野,催开了桃花,也催开了蕴含在人们心底的千般憧憬。对于商洛地电公司的员工来说,今年的4月尤为美丽,因为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里,...

    时间:05-11
  • 商洛市区建成10座新型垃圾收集屋

      本报讯(田亚鹏)近日,走在商洛市区街头,你会惊奇地发现,曾经落地式敞口的垃圾箱少了,垃圾到处裸露乱堆放、污水横流、蚊蝇孳生、臭味弥漫的现象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整洁美观又大气的“小洋房”...

    时间:05-11
  • 陈登山的“种养”脱贫路

      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我们来到柞水县红岩寺镇本地湾村小黑沟里陈登山的家。只见一排排整齐摆放的木耳架上,一簇簇木耳争先恐后的生长着,珍珠般的雨露还挂在鲜嫩的木耳上。  “这几场雨过后,我这30架...

    时间:05-11
  • 情系脱贫镌丰碑

    ——追忆山阳县王阎镇下派干部、口头坪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庆 本报记者 赵有良 李小龙   2017年4月24日,一个让王阎镇口头坪村永远疼痛的日子。  “老刘、宁书记!动身了!”当天一大早...

    时间:05-11
  • 工地喋血

      真名  一  2017年1月1日,灰蒙蒙的天空夹杂着丝丝寒风,碧波荡漾的丹江河也少了往日的生机,大多数人都沉浸在元旦假期的欢乐之中。  下午4时许,一个报警电话打到了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有群众报警称商州区陈...

    时间:05-11
  • “不能啥事都寻政府……”

      文/图 记者 吕丽霞 方立 王聪 胡蝶  洛河发源于洛南县两岔河,于是这个镇子叫洛源。从洛源镇下行20公里,便是传说文字始祖仓颉创造文字的地方。或许是洛河文明的影响,或许是贫困山区的百姓更能体会贫困的艰难...

    时间:05-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