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商洛:蹚出绿色脱贫路

商洛:蹚出绿色脱贫路

2018-06-28 09:02:14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汪瑛吉 文艳 通讯员冀新鹏

  “一路风光无限美,青山绿水惹人醉,山野清风扑面来,农产丰富多药材,光照充足可发电,农民围着产业转。”这是今年“五一”小长假,江苏的一名游客来商洛游玩,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见闻感受。

  我市地处秦岭南麓,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和关中生态屏障,是全省生态植被状态最好的地方之一。然而,我市也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区、秦巴山区深度贫困地区。近年来,全市上下突出绿色发展主线,坚持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发展思路,依托生态优势蹚出一条绿色脱贫道路。

  市委书记陈俊说:“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商洛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由扩量增产向提质增效转变。”

  特色农业绿山富民

  良好的自然环境,抚育了众多优良物种。据统计,商洛有适生中药材1000多种,农林特产260多种,核桃、板栗、柿子产量居陕西之首;有“天然药库”“中国核桃之都”“全国板栗之乡”及“北方茶叶之乡”之称;“商洛丹参”“洛南核桃”“洛南豆腐”“云盖寺挂面”等先后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6年被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围绕这些自然禀赋,我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特色和特产嫁接到扶贫产业链上,着力培育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林果、中药材等产业,把优良的资源变成优质的资产,既让大地盖好绿被子,又让群众鼓起钱袋子。

  提升传统林果业,发展长效脱贫产业。任村是商州有名的核桃村,核桃建园面积达到1600亩,2016年村上建起了年处理150吨干核桃的五龙山核桃加工厂,主要生产枣夹核桃、精品原核桃、椒盐核桃等品种,如今产品进入超市和特产店销售,与原核桃相比,利润增加30%左右。村上还坚持把流转核桃林地的农户特别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统一组织起来加入核桃合作社,组建了专业技术队、农耕专业队和加工专业队,日常工作各负其责,采收期间全体投入采收,及时烘干;对没有流转土地、自主经营的贫困户,合作社免费为他们修剪、微耕机翻地,并给他们一定的化肥、农药补助,引导他们参与科学经营管理核桃,提高效益,产品按市场价回收,加工后盈利按份额再分红增收。2016年该村有26户贫困户靠核桃产业脱贫,2017年95%的贫困户也依靠核桃产业实现脱贫。

  麦熟时节,在商州刘湾街道办事处三十里铺和黑龙口镇、三岔镇、大荆镇公路两旁的山坡上,绵延数十公里的板栗林郁郁葱葱,浓绿一片,树上开满了白色的花穗。在群众眼里,这漫山的栗花预示着又一年的好收成。作为板栗的主产区,商洛的板栗种植超过250万亩,年产量2万多吨。因为缺少龙头深加工企业,板栗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大,栗农常常处于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境地。随着君威农贸综合有限责任公司“万吨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建成和投产,当地的板栗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经过6年时间,君威公司先后在板栗适生区流转农户板栗园30万亩,每年兑现群众流转费达500余万元,并按照“组建基地、林权流转、种植嫁接、科学管理、产品收购、综合发展”的思路,组建了秦茂板栗专业合作社,形成了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营销为一体的林产品产业链,年加工销售板栗1万吨,解决就业300多人,带动5万多户农户走上了以发展板栗为林产品的致富道路,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做强食用菌,打造短平快脱贫产业。在吴庄食用菌基地,一字排开的大棚一眼望不到边,大棚里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菌棒上冒出了又一茬待采的香菇。大棚外不远处的空地上晾晒着大量的香菇,采摘运送香菇的车子往来不绝,还有10多名工人正在将搅拌均匀的养料装袋、封口,动作迅速麻利,一旁新制成的菌料袋堆积如小山。村主任张拴民向记者介绍,村上林地面积达到了2.8万亩,制作菌棒的原料是废弃的果木枝条,并不用砍伐林木,在当地种植食用菌,气候条件适宜,自然资源丰富,食用菌产业能够持续发力。在产业脱贫推进过程中,我市按照突出特色、多菌类发展的原则,以食用菌“百万袋”生态循环生产模式为抓手,大力复制推广“工厂专业化菌包生产+农户分散出菇管理”的

  模式,生产方式已由分散的家庭作坊式开始转向现代农业示范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由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转向半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同时,还重点培育了一批加工型企业,发展以食用菌产品为原料的精深加工。2017年,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1.7亿袋,鲜菇产量达到20万吨,产值16亿元,1000多户贫困户通过食用菌产业脱贫。

  扩大中药材种植,形成广覆盖脱贫产业。“我去年种了10亩地,能收两吨干黄芩,纯收入有两万多元钱!”商州区夜村镇李河滩村村民代勤发已有30多年种植中药材的经历,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药材种植使他家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商洛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坚持把规模化、规范化基地建设作为基础和重点,实行新建与改造相结合、人工种植与野生抚育相结合。

  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商州的牡丹、黄芩、桔梗,洛南的连翘、万寿菊,山阳的黄姜、葛根,商南的牡丹、杜仲,丹凤的山茱萸、金银花,镇安的天麻、猪苓,柞水的红豆杉、五味子等为特色的“十大商药”规模化基地,全市规模化种植80万亩,建立了近40个规范化示范基地,中药材产业惠及到全市三分之一的贫困户。

  做优茶果产业,推进高度参与脱贫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国茶叶市场的繁荣,商洛的茶叶进入大开发、大发展的快车道,茶叶品种增多、种植面积连年攀升。目前,全市建成了商南试马、山阳法官、镇安柴坪等5个千亩生态观光标准化茶园,无公害茶园面积达18万亩,茶叶专业合作社97个,茶叶加工厂达119个,从事茶产业人员30余万人,其中有1万多贫困户。在果业的发展上,把建设生态果园与退耕还林、美丽乡村、精准扶贫相结合,积极扩大果业面积增规模、调整结构走特色,大力实施猕猴桃“东扩南移”工程,在商南、洛南各新建一个千亩生态猕猴桃示范园,商州、洛南、丹凤共新建樱桃、葡萄标准园15个,面积达到1.04万亩,樱桃、猕猴桃、葡萄等各类园林水果面积达两万多亩,产值5.2亿元。

  生态旅游“美丽”脱贫

  走进夏初的商洛,风景如画的各个景区、乡村旅游点,游客纷至沓来,旅游市场一片红火。

  “现在游客渐渐多了起来,他们在这里干农活、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体验原生态的农村生活。”法官庙村村支书姚广东诉说着村里的变化。这在以前根本无法想象,过去的法官庙村,是法官镇最落后的地方,全村在册贫困人口171户695人。如今的法官庙,已嬗变成秦岭原乡农旅小镇,层层梯田依山盘旋,千亩荷塘清水漪漪,宛如一块巨大的明镜嵌于青山绿野之中,清一色的秦岭民居掩映在山林间,俨然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统计资料显示,商洛现有林地1822万亩,森林覆盖率66%,全年空气良好以上天数超过300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旅游目的地的自然优势,也成为打造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成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最佳载体。

  “游路”即是“钱路”。农民不论是卖山货、开农家乐还是从事其他的旅游服务,只要围着游客转总能挣到“脱贫的钱”。地处营盘镇秦楚古道景区附近,张兴莲依托区位优势带头开办了休闲农庄,还聘请当地村民4人当厨师和服务员,为来往游客提供吃饭、住宿等服务,仅今年清明小长假三天就有1万多元收入。青铜关镇丰收村刘长卫等5户移民户,利用靠近塔云山景区的区位优势,申请1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成立了乡村旅游公司,带动乡村旅游慢慢火起来了,每户每年净增收1.5万元。

  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发展致富产业形成脱贫的长效机制,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商洛积极构建“旅游+扶贫”格局,以建精品景区联动扶贫、建美丽乡村定点扶贫、建特色小镇辐射扶贫和建培训基地智力扶贫“四建”扶贫模式,全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集群。

  一产围绕旅游做精,二产围绕旅游转型,三产围绕旅游强功能,综合产业围绕旅游调结构,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旅游业成为脱贫攻坚的“全新引擎”。2017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780万人次,综合收入26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98%和30.4%,旅游带动全市2.11万名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占年度脱贫总人数的15.8%。

  光伏发电环保增收

  “我去年认领了300瓦光伏,年底领就到了3000元块钱,这样的政策真是太好了!”6月5日,商州区北宽坪镇镇何家塬村贫困户薛占英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增收门路。

  薛占英家里老人患病卧床,孩子先天残疾。2017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村上积极争取到光伏发电项目,村干部动员他入股认领,但薛占英心里没谱,也不敢认领。对此,包扶人员和镇村干部反复上门做思想工作,积极帮他办理扶贫贴息贷款,最终,薛占英一家在疑虑中签订认领协议。随着光伏基地并网发电步入正轨,光伏产业产生收益,薛占英也领到了光伏入股收益。如今,在商洛,一大批贫困户像样薛占英一样,尝到了光伏产业带来的甜头,由于地理位置局限,商洛市在脱贫攻坚中,秉承“农业光伏互补、全域旅游共享”相结合的理念,大力发展光伏产业。2017年争取省级光伏补助资金660万元,全市建成和在建光伏发电项目累计装机超过385MW,目前有5个县区实现光伏产业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光伏工程建设,既为引导全民践行绿色发展、保护绿水青山提供了政策支持,也为优化能源结构、建设和美乡村提供了重要保障。下一步,商洛计划利用光伏产业推动生态旅游建设,促进脱贫攻坚深入开展。

  望着香菇大棚顶上上闪闪发光的光伏板,吴庄村贫困户任志民高兴地说:“这大棚里外都是钱呐。”吴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邢俊告诉记者,当地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屋顶、光伏互补农业,通过发展“光伏+中药材”和“光伏+食用菌”产业,既节约了空间,有发挥了生态优势,贫困户通过光伏认股、食用菌认股、劳务就业和土地流转收益,多渠道增收,村里的贫困户已尝到了“一举多得”的甜头。

  “要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长远之计,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帮助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就业实现稳定脱贫。”市扶贫局局长罗村成说。

  电商进村绿色扶贫

  绿色产业发展了,农产品怎样卖出好价钱?通过电商来帮忙。80后青年徐涛在商南县城经营着一家小店,“主要是做网上销售,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到200多个订单。”在徐涛的店里,当地的茶叶、蜂蜜、土鸡蛋、葛根粉、神仙叶凉粉等绿色农产品一应俱全,几个工人正在忙着打包、装箱。

  “发展电商,让农产品和珍稀特产从田间种植、到合作社加工包装、到跨地网上销售、到城市餐桌,搭上互联网这条‘高速公路’,山区农民可在多个环节中寻求脱贫致富途径。”近年来,我市立足生态特色农产品种类丰富、质优安全的优势,大力推行农村电商脱贫工程,依托自主开发并已上线交易的“忆秦岭”“众品网”等11家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线销售茶叶、香菇、木耳、蜂蜜、挂面特色酱制品等优质农产品达30余种。在线下,投入近500万元财政资金,建设电商服务站、铺设宽带及移动网络、培育电商脱贫产业、建立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系统等配套项目,并设立担保基金,支持电商信贷,同时奖补优秀电商,以加快电商产业发展步伐。

  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451家,建立了县有园(电商运营中心)、镇有站、村有点的多梯次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商南县过风楼镇电商脱贫示范街建成土蜂、魔芋、莲菜等六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50家,发展电商实体店18家,参与贫困户923户。柞水县建成“一村一店”80多家,具备网络购物、网络销售、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缴费支付、取送货品、农村创业、本地生活八大功能,实现了户增收5至8万元的目标。2017年,全市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园+贫困户+大健康产业”的精准扶贫闭环发展模式,带动贫困人口1.2万多人脱贫致富。

  生态护林致富有方

  生态脱贫,不仅仅是维持温饱,更要实现全面小康。

  对于贫困护林员来说,每月400元的护林补助只是杯水车薪。近年,当地结合贫困护林员具体情况,引导支持他们发展林果种植、生态旅游、林下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脱贫。

  “现在种粮地不到1亩了,却比以前4亩地全部种粮划算多了。”洛南县高腰镇孙长平说,在包扶部门的指导下,他退耕还林1亩,种植核桃1亩,发展中药材1亩半、白皮松苗圃1亩半。“退耕还林国家有补贴,核桃、中药材和苗木两三年就见效益。明年,我就能摘掉穷帽啦!”孙长平掰着指头说。

  2016年,根据对脱贫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我市研究制定了《脱贫攻坚生态补偿扶持办法》,为贫困人口开启了“生态脱贫通道”,推出包括争取国家生态护林员指标和天然林管护资金,优先安排贫困户实施退耕还林享受政策。同时,还开展了“三个一工程”,要求生态护林员掌握一门以上林业实用技术、发展一亩以上经济林园、家庭年收入超一万元,鼓励和引导生态护林员带头发展核桃、板栗、中药材、林下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目前,落实生态护林员包抓林果示范园1.56万亩、中药材示范园1.2万亩。在保证生态护林员通过森林资源管护获得工资性收入外,通过发展林产业获得经营性收入。

  董春喜是山阳县高坝店镇老屋场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三口人,儿子读中学,爱人在西安打零工,2016年董春喜被选聘为老屋场村生态护林员。在管护好责任区森林资源的同时,他个人种植核桃、板栗、中药材等经济林3亩,流转核桃林地0.8亩,除每年的几百元地租收入和5700元护林员工资,还有产业合作社入股分红3000元,这让董春喜对脱贫致富有了信心。

  我市还结合产业发展状况及生态护林员家庭情况,为生态护林员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支持生态护林员参与入股分红,实现了持续稳定长期脱贫。

  • 相关阅读
  • 男童手指卡进不锈钢笊篱消防官兵帮忙取下

      本报讯(记者 肖云)6月28日,柞水县1岁左右的小男孩在玩耍时将手指卡进不锈钢笊篱,情况十分危险,柞水县消防官兵紧急施救,顺利将其手指取出。  据男童的父母说,儿子在家玩耍时,不小心将手指塞进了厨房用的...

    时间:07-02
  • 商洛市首条旅游直通专线商洛至白鹿原影视城开通

      本报讯(记者 李敏)6月30日,我市首条旅游直通专线 ——商洛至蓝田白鹿原旅游直通车在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正式开通发车。该趟专线每周六早上8时从市汽车客运站发车,途经惠民一路、中心广场、黄沙桥、丹...

    时间:07-02
  • 城市形象宣传片《这,就是商洛》首发

    6月29日,由商洛市委宣传部、商洛市委外宣办策划组织,商洛广播电视台摄制的商洛城市形象宣传片《这,就是商洛》在市行政中心举行首发式,向各县区和市直部门赠送宣传片光盘。...

    时间:07-02
  • 陈晓锋荣登《陕西好人Show》

      本报讯(记者 董楠)“胸中有大业、心中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只有时刻牢记这20个字才能当好一名好记者。”说话的这个人是今年48岁,洛南县广播电视台陈晓锋。不管是2003年8月,洛南遭受百...

    时间:06-29
  • 丹江公园完成设施改造工程

      本报讯(见习记者 张珍珍)近日,市丹江公园管理处组织工人在公园进行基础设施和绿化景观改造。此工程从今年3月开始,目前已基本结束。  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主要是对龙山到构峪一段绿化林带中的园区道路、石材进行...

    时间:06-29
  • 网红警察不变的初心

      本报记者 李亮  最近,他的电话被打爆了,微信也是不断刷屏,自从2018中国环秦岭自行车赛上他高烧40度坚持执勤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转发后,他成了我市警界名副其实的网红警察,而这也给他带来了不少“困...

    时间:06-29
  • 商洛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们: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大举措,是造福于民、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市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意义重大。创建文明城市不仅是为城...

    时间:06-29
  • 《这,就是商洛》亮相南京

      本报讯(王莎 李小龙)6月27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组织策划,商洛广播电视台摄制的全高清城市形象宣传片《这,就是商洛》在南京广播电视台播出,受到南京市民好评。南京广播电视台计划在全台9个频道集中播...

    时间:06-29
  • 2018中国漫川文化旅游戏剧节开幕

    6月28日,以“穿越秦楚情·梦回漫川关”为主题的2018中国漫川文化旅游戏剧节在漫川关镇前店子游客服务中心广场开幕。...

    时间:06-29
  • 探访晏安澜故居

      文/图 齐荣强   在我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官员,他身居要职,一生清廉勤政,兴利除弊,生活朴素,深受人们的崇敬和爱戴。他就是出生在镇安县青铜关镇阳山村的近代著名盐政专家、晚清京官晏安澜。初夏时节,...

    时间:06-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