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昔日荒山野岭 今天绿色银行

昔日荒山野岭 今天绿色银行

2019-05-14 09:08:23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龙山光伏电站——

  昔日荒山野岭 今天绿色银行

  本报记者李小龙 余婷

  5月9日,雨过天晴,初夏的中午炎热中带着丝丝凉意,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商州区大荆镇口前村的龙山光伏电站。虽然之前也听说过这个光伏电站的规模很大,但身临其境,我们还是被眼前漫山遍野的太阳能电池板所震撼,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今天脱贫增收的“绿色银行”。

  小山村迎来大项目

  车缓缓驶入大门,正准备下车时,电站工作人员姜龙迎上前来,他告诉我们,走路参观的话,估计得个把小时。于是在姜龙的带领下,我们开车沿着蜿蜒的盘山水泥路向电站的最佳观景台行驶。

  十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位于一座山顶上的光伏管理维护中心,站在三楼的观景台,放眼望去,只见四周的太阳能电池板一组紧接着一组、一排紧挨着一排,依山势沿坡型弯弯曲曲地向远处延伸,遍布太阳能电池板的群山仿佛披上了蓝色的铠甲,漫无边际,蔚为壮观。

  “这个光伏基地规模好大呀,这得多少太阳能电池板呢!”记者不禁感慨道。“这里一共安装了比亚迪多晶硅光伏组件13.5万块,占地700亩,装机容量为35.5兆瓦,是目前陕南地区投资和建设规模最大的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刚刚赶来的电站负责人李玺一脸自豪地说。

  作为龙山光伏基地从无到有的创建者、见证人李玺告诉记者,当时之所以将光伏基地放在大荆镇口前村,就是经过在全区范围内考察,发现这里荒山荒坡地势平缓开阔,可连片利用面积达700多亩,同时该区域面向东南,平均年光照时间在1500-2200小时,光照相对充足,是光伏电站选址绝佳之地。在市、县、镇、村和电力部门的积极推动下,2017年2月投资3.6亿元的光伏基地开始动工,2018年5月先期并网发电8兆瓦,2018年10月全部建成并网发电。

  “几个亿的项目说落就落在我们村了,这要放在一二十年前那想都不敢想啊,说到底还是党的政策好,国家发展得快啊!”口前村前任老支书周天民和现任监委主任郝开运都是在村里干了二十多年的村干部,他们感慨地说,光伏基地的建设给村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走出光伏管理维护中心,我们看到旁边的电池板下,有两名工人正在干活,便与他们攀谈起来。

  “给这里背过电池板、搭过钢架、修过路、种过药,最近主要是采摘木耳,相比十年前自己家在这山上种包谷强多了,我们在家门口挣到了钱。”今年62岁的王彩玲家住口前村14组,丈夫因车祸腰部患病,儿子大学刚毕业尚未找到工作,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从龙山电站开始建设就在这里工作,年均劳务收入1万多元。

  “最近这里活不太多,我正在镇上的移民安置点装修新房。”周景泉也是村里的贫困户,妻子患病后曾在市区和西安相继进行治疗,病没看好,妻子离世,导致家中负债累累。现在他和30岁的儿子住在3间土房里,这几年一直在光伏基地打工挣钱,经济状况日渐好转,打算再过段时间就住进新房。

  “这些荒山荒坡,已经有好多年没人管了,现在却成了村里挣钱的金山银山,真是没想到。”周天民、郝开运告诉记者,以前群众耕种山上的荒地,既担心收成好,又担心收成不好,收成好了收的庄稼运不下山,收成不好时一年的辛苦白费了。现在好了,这块往日的荒地,现在能给村上很多像王彩玲、周景泉这样的贫困户每年带来3份收入:流转荒山荒坡的租金,每年每亩300至600元年不等;在这里打工的工资,零工每天可以领到80元,长期在这干活的能挣到1万元左右,以及认领的光伏分红4年共10500元。

  “除了本地村民在这里认领光伏收益,现在全区1万多户贫困户,100多个贫困村都在此认领光伏拿分红,我们在为全区作贡献呢!”周天民、郝开运自豪地说。

  “光伏+”模式带动全区发展

  李玺告诉我们,该电站年发电量可达3550万度,收益3000万元以上。项目正常运行最少可达25年,8年左右时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为了提高山地利用效率、增加收益,电站根据地形地势,按照“光伏+”的模式,规划布局了“五个片区”。

  在李玺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旁边的“光伏+地栽木耳”片区,只见一排排离地1.5米左右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地栽木耳间隔排列。据介绍,整个电站有地栽培木耳15万袋,占地100亩。

  随后,我们来到另一处山坡,一列列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其间夹杂着成片的丹参、黄芩、赤芍等中药材,有些花开正艳,这一片区占地300余亩。再往前走,就是占地50亩的“光伏+辣椒种植”片区,由于辣椒正在育苗,有一些工人正穿梭在电池板间隙,用手中的工具平整土地,虽然被太阳晒得汗如雨下,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在山脚处,离办公区比较近的是“光伏+棚栽食用菌”片区,这里的太阳能电池板离地面有6米多高,下面是可栽培食用菌24万袋的香菇大棚,棚里正在孕育着反季节香菇。隔壁的“光伏+花卉苗木”片区内,太阳能电池板下的温室大棚,种植了一些有机蔬菜、高品质花卉及苗木。

  李玺告诉记者,目前商州区将该项目光伏发电收益覆盖了全区1.18万户贫困户,占该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1.9%,通过认领分红形式,实现贫困户户均年稳定增收3000元左右。同时,光伏板下的农业产业收益,可带动1870户贫困户年增收近3000元,同时通过电站务工可使300多户贫困户年增收2万元以上。

  据了解,近年来,商州区把光伏发电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项目,既发展高效环保产业,又能让贫困户从中受益,形成了一种绿色能源驱动长效脱贫的新模式。除了龙山光伏电站这一大型光伏基地,还同步在全区建成了村级分布式电站63个,全区电站总装机容量达64.3兆瓦。

  采访结束,回望巍巍山脊的龙山光伏电站,昔日的荒山“种上了太阳”,不计其数的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正源源不断将光能转变成电能,点亮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小康之路。

  • 相关阅读
  • 手工木杆秤

      即将消失的技艺——  手工木杆秤  木杆秤是中华民族一种古老的文化符号,一种品行的记忆,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今社会,由于电子秤的方便和快捷,随着它的日益普及,昔日红红火火、家家户户都...

    时间:05-14
  • 穿秦楚古道 赏杜鹃花海

      刘媛  五月风光无限好,正是杜鹃飘香时。5月10日,秦楚古道2019年高山杜鹃花节暨摄影大赛活动启动仪式在秦楚古道景区广场举行。  秦楚古道景区位于秦岭南麓柞水县营盘镇秦丰村,距离县城20公里。南起柞水县营...

    时间:05-14
  • 从打工仔到小老板

      这是一家普通的眼镜店,与别的眼镜店比并无不同,装修、陈设甚至略显寒碜。店主张兆理既是老板,也是推销员、验光师、配镜师,更是店里的清洁工、服务员。  今年44岁的张兆理是商州区沙河子镇南村人,早年曾在...

    时间:05-14
  • 退役军人创业成功反哺家乡

      不忘初心 不负青春  退役军人创业成功反哺家乡  南晓文  初夏时节,万物峥嵘,在金钱河畔的柞水县金台村、椒树坪村,一百多个整齐划一的产业大棚成为大山深处一道亮丽的风景,“柞水县丰惠生态农业有...

    时间:05-14
  • 商洛市强化防灾减灾工作

      本报讯(杜曜)日前,市减灾委员会就做好今年我市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发出通知,要求今年全面做好以“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  通知指出,目前是我市推进机构改革...

    时间:05-14
  • 第二十九届陕西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在洛南启动

      本报讯(巩琳璐)5月12日,第二十九届陕西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在洛南音乐小镇举行。  本届艺术节由团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学生联合会主办,洛南县委、县政府承办,主题是“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时间:05-14
  • 商南建强战斗堡垒决战脱贫攻坚

      按照“六治”思路 坚持“一村一策”  商南建强战斗堡垒决战脱贫攻坚  本报讯(江学树)“尽管压力很大,但看着贫困户一户户脱贫,生活一天天变好,觉得这汗水流得有价值。”去年...

    时间:05-14
  • 增强灾害防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本报讯(见习记者巩琳璐)近日,我市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街头集中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以“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主题,通过设置图文展区、咨询区和互动区,以图...

    时间:05-14
  • 丹凤农村危房改造受国办督查激励

      本报讯(张前良 冯永发)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8年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4个省(区、市)、80个市(州)、120个县(市、区、旗)等予以督查激励,并相应采取30项奖励支持措施,丹凤县农...

    时间:05-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