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从打工仔到小老板

2019-05-14 09:21:09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这是一家普通的眼镜店,与别的眼镜店比并无不同,装修、陈设甚至略显寒碜。店主张兆理既是老板,也是推销员、验光师、配镜师,更是店里的清洁工、服务员。

  今年44岁的张兆理是商州区沙河子镇南村人,早年曾在20世纪90年代的“南下潮”中只身前往深圳打拼;在眼镜行业工作十余年后,他返回家乡开始创业,开起一家集光学配镜、眼镜维修、特殊种类眼镜定制等为主的眼镜店。开店近3年来,从最开始没顾客上门,到现在顾客盈门,张兆理有一套自己的经营理念。

  跟风南下闯世界

  1994年,高中毕业的张兆理尝试过各种工作,始终没有如意的。时逢“南下潮”,村里不少待业青年纷纷南下闯荡,张兆理听回来的人说广东遍地是工作与机会,便和村里的几个青年一起南下深圳。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到了深圳,张兆理发现事实并不像乡亲说的那么简单:因为没有工厂从业经历,根本没有工厂肯要他这样的新手。眼看随身带来的生活费要花光了,工作还没有着落,张兆理慌了:夜宿房顶、蜗居废弃的工棚,半夜被雨水浇醒、被蚊虫叮醒……有的同伴已经无奈地返回,张兆理也曾打过退堂鼓,但还是凭着一股子韧劲坚持了下来。快一个月时,张兆理终于找到一份工作,在深圳市龙岗区的一家眼镜龙头企业应聘成功,成为一名学徒工。由此,张兆理与眼镜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进工厂,张兆理被分到了样板间,所有的眼镜设计图纸在这里被制做成样品,接受订货方的检验。由于张兆理毫无工作经验,厂里安排他对眼镜架上的小部件进行抛光。这是一个枯燥的工作,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张兆理很快便适应了,还趁空闲办起了厂里的黑板报。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兆理的绘画与粉笔字被一位德国的技术总监看中,于是将他调配到了雕刻组,主要负责对眼镜角花部位的雕刻。虽然能写一手好字,但雕刻对张兆理来说也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开始三个月,张兆理就在石膏上练习各种雕刻技法,手被刻刀划伤了就贴上创可贴,被磨蚀了就用水冲一下继续雕,直到获得了技术总监的肯定,才开始在红铜等特殊材质上雕刻。这份工作张兆理一干就是12年,他的工资也从最初的300元涨到后来的5000多元。

  返乡开店做老板

  2010年,张兆理的父亲患病,需要人在身边照顾。回家之后,看到父母年事已高,自己多年不在家没能照顾,张兆理深感愧疚,便辞去深圳的工作,留在家里照顾父亲。五年后父亲病逝,他的人生再次陷入迷茫。2016年,年届不惑的张兆理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开眼镜店。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家里反对声一片:做眼镜与卖眼镜是两码事呀!可张兆理认为,自己熟悉眼镜行业,有着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优质货源,比别人有先天的优势。拿着买房的十几万元首付款,选店面、进设备、联系货源……张兆理的眼镜店开了起来。

  在张兆理的眼镜店,一副精美的油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幅油画后面还有一个故事。”张兆理说,几年前一名西安美术学院的学生来到他店里配镜,当时互相加了微信,后来这位学生再次联系到他,表示还要配眼镜,但手头比较紧,并提出“以画换镜”,于是便有了这幅装裱精美的油画。

  在南方工作生活十余年,张兆理深受南方人经营理念的影响,一直坚持以诚待客、薄利多销、让利给消费者的理念。因为他坦诚爽快的性格,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和很多顾客成了朋友。有位顾客看中了一副国际一线品牌的墨镜,却觉得价格过高迟迟没有购买,后来张兆理与这位顾客聊天很投机,张兆理以低于市场价很多的价格将墨镜卖给了这位顾客。现在,这位顾客已成了他的好朋友,没事便来他店里喝茶聊天。一次,一位商洛学院的学生来配近视镜,最后钱不够,张兆理便把眼镜直接送给了这位学生。“我看她的旧眼镜已经用不成了,我也不缺这一点钱,就送给她了。”张兆理说,能为那些有困难的人做点事,心里很高兴。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用心经营,张兆理的店已经在商州小有名气,不少人都慕名前来配镜。“今年的顾客是去年的两倍。”张兆理笑着介绍。

  创业趋稳热心公益

  在眼镜店的后面,有一个四五平方米见方的空间,这是张兆理的工作室,里面摆放着各式配镜和修理眼镜的工具和仪器,就像一个小小的眼镜加工厂。

  在深圳打工时,张兆理利用业余时间在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考到了验光师证,他不仅会加工眼镜,也会验光和修理,一个人身兼数职。小店进入第三年,逐渐步入正轨,也开始见到效益。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眼睛看不清,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却没有意识或者能力来配一副适合自己的眼镜,张兆理便萌生了为这类人群送眼镜的想法。鉴于自己能力有限,张兆理从去年开始为五保户和80岁以上的沙河子镇老人免费配老花镜,目前已经为好几位老人免费配镜,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接下来,张兆理还想联系当地的社会团体,带上自己的机器,利用所学知识,去乡村给更多的老人和孩子送去合适的眼镜,为他们科普科学用眼的知识。

  • 相关阅读
  • 手工木杆秤

      即将消失的技艺——  手工木杆秤  木杆秤是中华民族一种古老的文化符号,一种品行的记忆,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今社会,由于电子秤的方便和快捷,随着它的日益普及,昔日红红火火、家家户户都...

    时间:05-14
  • 穿秦楚古道 赏杜鹃花海

      刘媛  五月风光无限好,正是杜鹃飘香时。5月10日,秦楚古道2019年高山杜鹃花节暨摄影大赛活动启动仪式在秦楚古道景区广场举行。  秦楚古道景区位于秦岭南麓柞水县营盘镇秦丰村,距离县城20公里。南起柞水县营...

    时间:05-14
  • 退役军人创业成功反哺家乡

      不忘初心 不负青春  退役军人创业成功反哺家乡  南晓文  初夏时节,万物峥嵘,在金钱河畔的柞水县金台村、椒树坪村,一百多个整齐划一的产业大棚成为大山深处一道亮丽的风景,“柞水县丰惠生态农业有...

    时间:05-14
  • 商洛市强化防灾减灾工作

      本报讯(杜曜)日前,市减灾委员会就做好今年我市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发出通知,要求今年全面做好以“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  通知指出,目前是我市推进机构改革...

    时间:05-14
  • 第二十九届陕西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在洛南启动

      本报讯(巩琳璐)5月12日,第二十九届陕西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在洛南音乐小镇举行。  本届艺术节由团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学生联合会主办,洛南县委、县政府承办,主题是“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时间:05-14
  • 商南建强战斗堡垒决战脱贫攻坚

      按照“六治”思路 坚持“一村一策”  商南建强战斗堡垒决战脱贫攻坚  本报讯(江学树)“尽管压力很大,但看着贫困户一户户脱贫,生活一天天变好,觉得这汗水流得有价值。”去年...

    时间:05-14
  • 增强灾害防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本报讯(见习记者巩琳璐)近日,我市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街头集中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以“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主题,通过设置图文展区、咨询区和互动区,以图...

    时间:05-14
  • 丹凤农村危房改造受国办督查激励

      本报讯(张前良 冯永发)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8年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4个省(区、市)、80个市(州)、120个县(市、区、旗)等予以督查激励,并相应采取30项奖励支持措施,丹凤县农...

    时间:05-14
  • 昔日荒山野岭 今天绿色银行

      龙山光伏电站——  昔日荒山野岭 今天绿色银行  本报记者李小龙 余婷  5月9日,雨过天晴,初夏的中午炎热中带着丝丝凉意,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商州区大荆镇口前村的龙山光伏电站。虽然之前也听说过...

    时间:05-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