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退役军人创业成功反哺家乡

退役军人创业成功反哺家乡

2019-05-14 09:19:39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不忘初心 不负青春

  退役军人创业成功反哺家乡

  南晓文

  初夏时节,万物峥嵘,在金钱河畔的柞水县金台村、椒树坪村,一百多个整齐划一的产业大棚成为大山深处一道亮丽的风景,“柞水县丰惠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牌子格外醒目。山里头的早晨,春风轻拂、鸟语花香,退伍军人蔡少东正拿着话筒向云南英武公司考察团成员介绍黄精、苍术、白及等中药材育苗技术,大棚里的群众忙碌地下种、施肥、喷灌、除草……

  19岁毅然投身军营保卫边疆,24岁退役归来自主创业,做起濒临灭绝中药材资源的培育开发,创业成功尽享收获时,他却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致富。这就是蔡少东,一个平凡的退役军人,一位平凡的企业家,却奏响了不平凡的青春旋律,为家乡的脱贫攻坚做出贡献。

  放弃大学投身军营

  2008年初夏,正在备战高考的蔡少东看到校门口贴着的征兵宣传标语后心动了,他决定放弃考大学投身部队,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后,父亲默默不语,母亲在电话里不停地劝说,他却打定了主意,九头牛都拉不回。父母见他心意已决,只能无奈地同意了。就这样,脱下校服换上军装,他背着行囊毅然决然地奔赴新疆。从军以后,他从不向父母诉说在新疆的冬天怎样忍受狂风的嘶吼和刺骨的严寒、军队里训练时的艰苦和参加维稳时战友倒下时的心痛。这些艰难岁月,他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用钢铁般的意志默默坚守,一守就是五年,从新兵到老兵,从士兵到班长,不变的是他肩上的责任和从军时的初心。五年里,他先后四次获得“优秀士兵”称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放弃铁饭碗自主创业

  五年的军旅生涯,蔡少东褪去了稚嫩与青涩,变成了一名铮铮铁骨的热血男儿。退役回来,他本可以去柞水县交警队上班,当一名威武的人民警察。可蔡少东放弃了这份工作,他四处寻找致富门路,想通过种植药材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的想法让许多人无法理解,父亲也说话了:“你不读书去当兵我没有反对,现在有合适的工作,你又要去种药,我坚决反对。种药要有资金、技术、土地,药材市场价格不稳定,不要瞎折腾,安安稳稳去上班。”父亲的反对,亲友的当地群众在育苗基地劳动规劝,却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

  2015年,他瞒着父亲到云南、四川、汉中、安康等地考察,最后选定安康五里镇一个小村庄,投资了25万元钱,流转土地10亩,建起20个育苗大棚。这些钱有他的15万元退役费和向朋友借的10万元钱,很快钱花完了,资金周转不开,药苗、种子无钱购买,他硬着头皮回到家里,向父亲介绍中药材的发展前景、市场需求,以及朋友育苗年收入300万元的例子,希望能打动父亲。最终父亲给他筹借了50万元钱,有了父亲的支持,他的劲头更足了,第一次购买白及苗300万株,育白及苗600万株。

  五里镇是一个偏僻的乡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一天只有两趟船只往来镇上,为了更好地观察,做出详细的记录,他住在大棚附近14平方米的小集装箱里,用几块木板做成简易床,夏天大棚里近50度的高温,热得人喘不过气来,可他每天仍然频繁地进入大棚浇水、测温度、观察苗子生长情况,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辛勤努力,他的大棚白及苗出苗率高,长势喜人。可没过几天,发现苗子渐渐发黄,有霉烂和枯死现象,他赶快查阅资料,上网请求同行支招,同时请专家现场查看指导,及时采取措施,挽回了损失。

  经过一年的精心培育,2016年春,他向云南出售优质白及苗1万多株,每株1.2元,收入1.2万元,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蔡少东信心百倍,接下来先后向汉中、安康等地出售药苗500万株,除过成本净收入100多万元,为当地贫困户带来务工收入30万元。同时,他与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一起研究出新的种子育苗法,相比传统块茎育苗,出苗率提高了许多倍,技术简单,易学易懂。

  五里镇的温棚育苗合同到期后,他把目光投向山阳县漫川镇。那是一个美丽的古镇,水源丰富、交通便利、信息灵通,他与朋友合租了30多个大棚继续创业。有了之前的育苗经验,白及育苗非常成功,可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越来越多,白及苗价格不断下滑,以前是坐在家里等客户上门,现在是客户等他上门,眼看着白及苗到了移栽期,拿不到订单的蔡少东心急如焚。这时,他一改平时的销售模式,走起了电商销售的路子,他注册了“一亩田”商标,充分利用微信、QQ等信息平台,推出网上订购,送货上门的销售方式,保质保量、保栽保活,很快把药苗远销福建、云南、四川、湖北等多个省份。他以诚信的态度、精湛的技术、优质的苗子,在白及圈子声名鹊起,赢得了不同地区同行和公司的信任,并同云南英武农业公司、湖北荆州兰科植物研究有限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协议。

  优质的药苗、合理的价格、热情的服务和诚实谦逊的人格,赢得荆州兰科研究院董事长蔡晓华先生的青睐,蔡晓华从荆州飞往西安,亲自邀请他去湖北做药材种植技术指导,将荆州200多个大棚全部交给他经营。他积极策划构想,最终确定以种植白及为主,兼种黄精、重楼、川贝等多种中药材,与长江大学洽谈合作,不但为长江大学在校生提供了实验平台,也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就业岗位,受到了高度称赞,全国各地的药材种植户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放弃高收入回报家乡

  在外打拼五年的蔡少东,积累了丰富的育苗经验,有了广泛的人脉,药苗销售一天比一天多,收入大幅提升,创业的成功,使他成为家乡大棚育苗致富第一人。他在西安、柞水购买了房子,开上了豪车,几家大公司高薪聘请,都被婉言谢绝了,他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乡,一直想着要为家乡的脱贫摘帽做贡献。

  2018年8月,他把大棚育苗基地转包给别人,回到家乡发展。为了选到合适地点,他跑遍柞水的所有乡镇、村落,最终把目光聚集到高寒偏远的瓦房口镇金台村、曹坪镇椒树坪村,想把集药用和膳食为一体的黄精种在这里,把健康和财富带给家乡的人。确定了项目和地点,他便开始租地、整地、购材料、建大棚,前期投资300多万元,流转土地200多亩,新建、租赁、复修大棚110个,育黄精苗2000万株、白及苗1000万株、苍术苗100万株,共计20多个中药材品种,吸纳两地20多名贫困群众常年在公司务工。同时,成立了“柞水县丰惠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600万元,以高新技术繁育药用植物和规范化绿色种植、加工为特色,以“公司+基地+贫困户”为生产模式,着力发展秦巴山区珍稀、濒危药材生态种植。

  如今,蔡少东的公司成为集药材品种选育和育苗、种植技术推广与合作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被授予“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示范基地”。下一步,他计划投资300万元,扩建两个占地12亩的科研育苗大棚,着力打造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基地,免费为当地培养药材种植人才;建黄精深加工工厂一座,生产黄精茶、黄精面条、黄精饼干等。

  “部队五年的锻炼,铸就了我能吃苦、肯钻研、迎难而上的个性和品质,虽然我富裕了,但乡亲们的生活还很窘迫,我要带领大家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为家乡的脱贫攻坚做出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退役军人的担当。”蔡少东笑着说。

  • 相关阅读
  • 手工木杆秤

      即将消失的技艺——  手工木杆秤  木杆秤是中华民族一种古老的文化符号,一种品行的记忆,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今社会,由于电子秤的方便和快捷,随着它的日益普及,昔日红红火火、家家户户都...

    时间:05-14
  • 穿秦楚古道 赏杜鹃花海

      刘媛  五月风光无限好,正是杜鹃飘香时。5月10日,秦楚古道2019年高山杜鹃花节暨摄影大赛活动启动仪式在秦楚古道景区广场举行。  秦楚古道景区位于秦岭南麓柞水县营盘镇秦丰村,距离县城20公里。南起柞水县营...

    时间:05-14
  • 从打工仔到小老板

      这是一家普通的眼镜店,与别的眼镜店比并无不同,装修、陈设甚至略显寒碜。店主张兆理既是老板,也是推销员、验光师、配镜师,更是店里的清洁工、服务员。  今年44岁的张兆理是商州区沙河子镇南村人,早年曾在...

    时间:05-14
  • 商洛市强化防灾减灾工作

      本报讯(杜曜)日前,市减灾委员会就做好今年我市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发出通知,要求今年全面做好以“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  通知指出,目前是我市推进机构改革...

    时间:05-14
  • 第二十九届陕西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在洛南启动

      本报讯(巩琳璐)5月12日,第二十九届陕西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在洛南音乐小镇举行。  本届艺术节由团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学生联合会主办,洛南县委、县政府承办,主题是“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时间:05-14
  • 商南建强战斗堡垒决战脱贫攻坚

      按照“六治”思路 坚持“一村一策”  商南建强战斗堡垒决战脱贫攻坚  本报讯(江学树)“尽管压力很大,但看着贫困户一户户脱贫,生活一天天变好,觉得这汗水流得有价值。”去年...

    时间:05-14
  • 增强灾害防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本报讯(见习记者巩琳璐)近日,我市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街头集中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以“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主题,通过设置图文展区、咨询区和互动区,以图...

    时间:05-14
  • 丹凤农村危房改造受国办督查激励

      本报讯(张前良 冯永发)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8年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4个省(区、市)、80个市(州)、120个县(市、区、旗)等予以督查激励,并相应采取30项奖励支持措施,丹凤县农...

    时间:05-14
  • 昔日荒山野岭 今天绿色银行

      龙山光伏电站——  昔日荒山野岭 今天绿色银行  本报记者李小龙 余婷  5月9日,雨过天晴,初夏的中午炎热中带着丝丝凉意,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商州区大荆镇口前村的龙山光伏电站。虽然之前也听说过...

    时间:05-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