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正手把手教孩子写字
本网讯 (记者 杨森) 从商州区夜村镇出发,向东北蜿蜒而上20公里,便可到达青棉沟。深沟之间散落着几十户农家,其中,村部隔壁两间砖房,那便是夜村镇会浴联办小学的一个教学点——青棉沟教学点。55岁的赵新正,是这个教学点唯一的老师,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7年。
3月15日我们专程赶到青棉沟见到了这位乡村老教师。赵新正个头不高,戴着眼睛,面容和蔼可亲。由于常年使用粉笔,他的手上到处都是裂口,疼痛难忍,不得不用胶布缠起来。明显看到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深深的皱纹。
坚守青棉沟37年无怨无悔
“这些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10个学前班的学生,5个2年级学生。这10个学前班的学生还小,所以一年级现在是个断层。”赵新正介绍说。
因为学生太少,校舍破旧,前几年,教育局曾建议并校,让孩子们到夜村镇会浴联办小学读书,也让赵新正到中心校任教。
“我没同意,如果那样,孩子们上学好作难的,孩子太小,路程远不说,开销也大多了,家长们不会答应。这样就会有很多学生流失。我就和村委会商量,到中心小学多次提建议要求保留校址,后来经过镇政府和教育局协商,同意并拨款新建了现在的砖房校舍。”赵新正语气里很是坚定。
多年来,青棉沟小学一直是“单班独点”,赵新正负责学前班、一年级复式教学。教育局规定的所有课程他也从来没有落下一门。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不仅能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还常常能听到诸如什么是“世园会”,怎样保护自己等书本以外的知识。
开始从事教育,赵新正并不是正式教师。1974年,赵新正被队里聘为学校民办教师,当时学校里还有3位教师,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其他两个老师都调换了工作岗位,只有赵新正一人一直坚守在这里,这一守就守了整整37年。
在这样的条件下,赵新正说他不觉得苦,反而感到很知足了:“虽然我到外面去,看到别人吃的、住的都比我好,我会羡慕。但在这里任教,没有好的心态是不行的。我就跟咱村里人比,结果发现,我已经算好的了。况且,现在的教学条件也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教室是土房,现在已经是砖房了,周围环境也好,水泥路也修通了。这样的条件,我已经很满意了。”说到这里,赵新正呵呵笑。
赵新正1974年3月参加工作,当了22年民办教师,1998年,他在洛南进修后才被转为公办教师。在这37年,从山沟里送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这些学生有的在全国各地工作,也有很多跟他一样到农村各地做了乡村教师。
为学生铺路扫路 37年如一日
“前些年,这里还是泥路,路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那些个娃上学,很不好走。晴天还罢,每到下雨,他们都成了泥娃娃。现在有了水泥路好多了。”采访中赵新正说。
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前几年经常都能看到一个这样的身影,赵老师拿着一把铁锨,铲沙铺路。赵新正不知给多少条小路填补了“伤口”。只要哪里有道路不平,赵老师就扛着铁锨进行修补。
有些人称赞说:“赵老师为了咱村里娃真是费了不少心。”也有人说:“你每天都起那么早铺路,也不怕累,图个啥?还是好好休息吧。”也有些人说“这小老头,就爱管闲事,又没人给你发工资!”
赵老师说“每次下雨,小路全是泥,坑坑洼洼。娃们不小心就会摔跤,到学校也就迟到了。路铺平了,大家也好走了。再说,我早晨起来也没什么事,铺铺路,这样也把身体锻炼了,乡亲们走着也舒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