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青棉沟通上了水泥路,不需要再用铁锨铺路了。但是赵老师还是闲不住,铁锨换成扫帚,继续经营这条学生们“求学之道”。
是老师又是保姆 几十年忠心耿耿
在孩子们眼里,赵新正除了是老师,还是保姆。因为离家太远,有些孩子中午会留在教室里吃饭,赵新正每天都会想着法地给孩子们做一顿尽量可口的午饭。土豆丝、炒木耳和鸡蛋汤,赵新正把锅盔掰成小块儿放在孩子们碗里,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而他则要等到孩子们都吃完了才吃。
除了要照顾孩子们的吃喝,赵新正有时候还得经管孩子们的拉屎拉尿。赵新正说,孩子太小,冬天穿得又多,怕他们解不开裤子就尿了,有时候只能自己帮忙。
在采访中,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赵老师还是本村有名的“理发师”。由于身在深山里,到镇上理发,需要走整整一上午的时间。村上也没有理发店,理发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村里人。赵老师主动承担起了乡村理发师的工作。赵新正自己买来剪刀、推子等理发工具,先给自己的两个女儿理发,慢慢研究、学习,然后再给学生们义务理发,这一坚持就是20年。
赵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理发已不知道是多少次了。他还为附近村民理发,虽然没有“烫染”“吹风机”等设备,没有盘头、吹头等技术,但剪长发、短发的技术不在话下。用乡亲们的话说“赵老师理发嘹太太”。
在这寂静的深山里,只有鸟鸣和潺潺的流水声,孤独和寂寞弥漫在这大山里。两间旧旧的校舍,赵新正坚守了37年,他让多少孩子走出了这大山,可他一直却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