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市长 杨冠军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衡量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最主要的是看这个地方的工业化程度。近年来,全市上下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后期向中期转变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推动工业大发展、快发展的支持措施,以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率先发展。
一、正确认识过去五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过去五年,全市上下不断加大“工业强市”战略实施力度,积极引投资、上项目,调结构、转方式,扩总量、提效益,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速度加快,工业总量不断扩张。2011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306.79亿元、增加值96.31亿元,是2006年的4.5倍和4.7倍,年均分别增长35.1%和36.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41.89亿元、增加值75.1亿元,是2006年的6.1倍和5.9倍,年均分别增长43.4%和42.5%;规模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速高出全省14.5个百分点和10.8个百分点,位于全省第三位和第二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由2006年的0.8%,提高到2011年的1.4%。二是质量向好,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坚持以循环发展的理念发展工业,开创了工业经济循环发展、综合利用的新模式,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规划的10条产业链有8条启动建设、其中5条基本形成,万元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9.6%。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税收10.14亿元,是2006年2.52亿元的4倍,年均增长32.1%。三是结构趋优,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特色产业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2011年现代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三大支柱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80.3%。工业大企业大幅增加,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48户,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30户,较2006年增加29户,商洛炼锌厂、商洛供电局、商洛比亚迪公司、柞水大西沟铁矿、柞水宝盛贵金属加工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产值均超过10亿元。四是投入增多,发展后劲日益增强。五年实施市级工业重点项目162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2亿元,其中比亚迪1000MW太阳能电池、炼锌厂10万吨电锌技改及综合回收利用、氟硅公司氟系列产品开发、五洲公司钒系列产品开发、大西沟铁矿开发、尧柏龙桥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118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增强了全市工业发展后劲。五是平台加强,带动功能不断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商丹园区被列为省级园区,10个县域工业集中区7个列入省级重点,入园企业累计达到188户,2011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89.5亿元,实现增加值53.4亿元,工业园区已成为引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融资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先后成立了创投公司、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秦宇矿业公司,设立小额贷款公司9家、融资性担保公司4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不断深化,五年累计新增工业贷款59.5亿元,有力保障了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六是贡献加大,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26.5%,比2006年提高9.2个百分点;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5%,比2006年提高12.8个百分点。正是因为工业的快速发展,才带动了全市经济的整体发展,才有了当前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尽管纵向比发展很快,但横向比差距还是很大,与我省其他地市相比:一是工业总量小、比重低。2011年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75.1亿元,仅高于杨凌示范区,位居全省第十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20.7%,比全省低23.4个百分点,比汉中低5.1个百分点,比宝鸡低24.7个百分点。二是规模以上企业偏少。2011年我市规模以上企业148户,而汉中市是232户,宝鸡是339户,渭南是301户,都比我市多很多。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2011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6%,而全省为50.5%,我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绝大多数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整体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滞后,缺乏核心竞争力。五是工业发展人才匮乏。真正懂技术、会经营、能开拓的企业家不多,高层次管理人才、高水平技术人才缺乏,技术工人也难以满足本市企业的发展需求,制约了工业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