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号信箱搬迁时,市政府花费700万元买下了厂区,后来政府就把这块地给商洛造纸厂了,如今变成了商洛纸厂的北厂。”李师傅50多岁,是原商洛纸厂的职工,他一边在厂区的空地种菜,一边和记者聊天,“纸厂和十号信箱一样,当时效益都很好,后来却不行了。接管十号信箱后,由于纸厂没钱对其进行改造,20多年了,厂子就变成如今这样子啦。”
由于种种原因,好多年没去十号信箱了,去之前,记者还一直沉浸在往昔的美好回忆当中,那整洁的厂区、林立的楼房、热闹的灯光球场,如今还是那老样子吗?可一进厂区,就使人感到震撼:那歪斜的厂门,堆满杂物的灯光球场,还有那凹凸不平,尘土飞扬的林荫大道,那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与之伴随的低矮灶房,简直很不协调,更无法跟从前相提并论。厂子成了大杂院,有学校、商店、库房、租赁站、小吃摊,有搞五金修理的,有卖菜的,有电焊的,有种地的,可以用五花八门来形容。据在此租住的邵许浩老人讲,这里人住的很杂,啥人都有,谁也不认识谁,许多人之所以来这里租住,就是图这里的房租便宜,厂子地方大,办个小摊子容易些。
好在记者也看到了希望,在十号信箱遗留下来的老厂区中间,政府在这里搞起了保障房建设,十几栋崭新的楼房已拔地而起。据在这里的施工人员介绍,十号信箱这片地方很大,离城区近,很有发展前途,是搞房地产开发的理想场所,届时,这里低矮破烂的老厂房都要拆除掉,全部盖上新房,让无房的职工都住上新楼房。
我想,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能焕发出新的光彩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