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县级联合审核报账支付机制。在搭建市县合作办这一平台的基础上,创新制定了县级联合审核报账支付办法,即县区城投公司按需将贷款资金拨付县区合作办报账专户,合作办按照项目实施单位或村组的报账申请和主管部门及镇办初审的结果进行审定,并将资金直接支付给项目实施单位(中标单位)或村组。报账专户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不得超计划支付项目资金。资金报账工作接受省国开行、同级财政和城投公司的监督指导。
明确“五个职责”。为形成“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助力脱贫攻坚的良好态势,双方制定了五个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一是明确了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监管、绩效考评,筹措还本付息资金,并负责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办公室的管理。二是明确了项目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规划、方案编制、项目计划下达、日常管理、检查验收,对贷款资金报账凭证的完整性、合规性进行初审。三是明确了乡镇政府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项目包抓工作队的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矛盾协调解决及村组报账资料的初审。四是明确了代理银行部门负责提供资金结算业务,确保资金流转顺畅和安全,不得无故拖延支付。五是明确了项目负责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报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所提供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的责任。
调动“六个积极性”。一是完善村民代表对贷款项目的议事制度,健全项目公示制、民主监督制和验收参与制,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把村组干部责任担当意识强作为主要选项,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三是项目实施分口管理、分口实施,调动了部门抓项目抓监管的积极性。四是在制度设计上,赋予了乡镇政府一定的职责,乡镇抓协调的积极性明显高涨。五是调动银行监管部门的积极性,省银监局、国开行审计直属分局提前介入指导,变事后检查为事前监管,把关口前移,银行监管部门对此项工作支持的积极性更加明显。六是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通过舆论宣传,试点经验得到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开发性金融社会影响日趋扩大,各方支持的积极性日渐提高。
成效
资金落地贫困村犹如“久旱逢甘霖”
从仲夏到初冬,短短4个多月时间,商洛市和国开行陕西分行播撒的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种子,已在商洛的沟沟岔岔破土成长,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金秋十月,地处两省交界的商南县富水镇黄土凸村,修长的毛竹郁郁葱葱,房前屋后的香菇棚随处可见,一条刚修出的毛坯路沿河道蜿蜒延伸到远处。“这次国开行项目资金落户黄土凸村,来得太及时了,这压实的土坯路马上就能铺上水泥面子。”正在查看修路进展的富水镇党委书记田培训感慨地说,“山梁那边卢氏县瓦窑沟乡修的6米宽通村路到黄土凸交界处就断了,这边还一直是一条羊肠小道,不过这一历史即将改写”。
黄土凸村共有365户1186人,其中182户都是贫困户,村里除了一条简易矿山路外,没有一条通村入户路。黄土凸发展潜力比较明显,当地毛竹、香菇、核桃产业都已形成规模,但是道路交通阻断了群众的致富梦,当地村民人均收入才4000多元。据当地群众介绍,由于路不通,在村里每斤湿香菇才卖2元钱,而运到县上香菇加工企业就能卖到5元钱。眼下,当地政府正利用国开行金融支持项目资金,用于黄土凸村改善交通、饮水、房屋改造、环境整治等工程建设,仅3条总长15.6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就投资了500多万元。路还没修好,县上食用菌企业闻讯就和当地香菇大户建起了香菇生产基地。
第一批受惠于政府和银行派发的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民生大红包,变化最快的要数丹凤赵沟村。“大道入户、院落整洁、土肥水美、鸟语花香,对我们广大农民群众而言,眼前就是幸福的小康生活。”贫困户王芳玲看着刚修整一新的院落高兴地说。上世纪80年代,她家修建了两层砖瓦房,随后丈夫突然离世就一直没钱拾掇装修。赵沟村引进开发性金融支持项目后,仅为她一家入户道路、院落硬化、房屋粉刷、安全饮水等就投资了5万多元。“我现在肩上脱贫的包袱减轻了,村里引进土鸡散养产业,我们拿地入股一年还能分不少钱。在家门口有舒适房子、有好产业,明年绝对有信心脱掉贫困户的帽子。”说完,灿烂的笑容从她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