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洛南县以“红星闪闪、大美洛南”党建品牌为统领,积极探索“党建带扶贫、党员带群众”的党建扶贫新模式,找准结合点、抓住关键点,在全县重点产业带创建特色产业党建扶贫示范点,推进了党建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融合。目前,该县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党建模式,已在巡检美丽乡村、蟒岭绿道、洛保一体等三个产业带创建了3个党建示范带,培育产业党建示范点100个,引领县域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村党支部通过实施“党员带头干、拉着企业干、帮着社里干”的三干举措,努力帮助引进龙头企业、壮大合作社及能人大户,始终坚持把贫困户绑在产业链上,把产业捆绑在企业和合作社上,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实现整体脱贫。
“原来我们村上没有产业,群众没有收入,关键时候党员上,村支部就开会给每个党员干部压任务,像我主要是带头发展莲菜,带动了3户贫困户,副支书办养鸡厂,村主任搞核桃建园,村文书发展荷塘养鱼,每人带头领办一个产业,每个产业都吸纳贫困户,现在产业发展上路了,群众收入增加了,日子都过好了,贫困户的帽子可以摘掉了。”法官庙村党支部书记姚广东自豪地说。该村支部一班人还积极联系在外能人大户返现创业,带动贫困户脱贫。为了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村支部还把5个合作社联合起来,成立联合社,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共同应对市场风险,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
为倒逼各级党员干部严纪律、正作风、抓党建、促脱贫,为加快追赶超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从8月份开始,商洛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专项整治”,聚焦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浮躁病、虚假病、懒惰病、扯皮病“四种病”27种表现,建立“月考季评、通报销号、跟踪落实、年底交账”的督查考核机制,细挖深查,边查边改,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转变了干部作风,有效提升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对中省市决策部署的执行力,提高了脱贫攻坚突出问题的解决率、群众满意率。
商洛的“党建领航脱贫攻坚”获得了中省关注,今年5月举行的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上,商洛市委主要领导受邀,作了“下到基层干在一线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
“三带一创”出经验
深冬时节,商洛农村大部分土地都已进入冬闲。然而,洛南县景村镇御史村一组贫困户齐秋凤与以往“春种秋收”不同的是,她一家的收成在这个冬天依然延续:种植特色农作物、在合作社务工、流转土地入股分红。2009年11月,齐秋凤丈夫张善民因高血压病导致脑梗塞,进而引发半身不遂偏瘫,因要照看丈夫,不能远离,收入少,加上儿子上学欠债5万余元,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通过政府和包扶部门的牵线搭桥,她入股宏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长期在合作社养鸡场从事养鸡有了固定收入,还能年底分红。今年4月份,宏泰金银花合作社给她无偿提供黑花生种子100斤、两袋化肥,扶持他种了2亩黑花生,并签订回收协议,一年下来,她家总收入达到3.6万元。
曾经的贫困户齐秋凤把土地变股金,自己摇身一变成股民不说,还就近转身成工人,这只是商洛“三带一创”产业精准扶贫带动贫困户快速致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商洛市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思路,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借鉴国有中小型企业股份公司改革的经验,围绕“三变、三化”的目标,即:通过流转把农民的土地、林地变成资本,把政府投入的各种涉农扶持资金变为股金,把农民变成股民,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资金资本化、扶贫精准化。在开展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商洛市关于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域推行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大户带动、创新金融扶贫的“三带一创”产业精准脱贫模式,有效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覆盖带动70%左右产业脱贫贫困户依靠产业增收脱贫。